美丽乡村建设成最适合中国农村一种模式

26.04.2015  11:30
巴布洛生态谷

  顺着山势,一条粗黑的沥青马路蜿蜒而上,听着山泉声,看着冬桃的红叶,一会就到了山顶。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丘陵,只有几十米高,却恰好可以看清革命老区、南京市唯一的民族镇——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的全貌。

  大片的、没有沟壑田垄的绿色农田中,有几片湖水点缀,黑瓦白墙的居民区掩映在青山绿水间。远处,隐约可见硕大的风车、黑色的松林和云朵一般的羊群。簇新的、宽阔的公路像血管一样,把游客、财富和希望带进来。

  春天的“美丽乡村、多彩竹镇”充满了盎然生机。

  现代快报记者 贾磊

   生态之美

   从“穷山恶水”到生态福地

  从南京驱车1小时就到了被称为“美丽乡村、多彩竹镇”的竹镇镇。

  听当地的村民说,过去竹镇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没有客商愿意到竹镇来投资。大片的原生态美景藏在深闺,外界对竹镇也知之甚少。

  但正是这样的“落后”成就了竹镇今天的后发优势,使竹镇为绿色发展积蓄了宝贵的绿色资源。止马岭、大泉湖、鳌头岛……这一个个南京人耳熟能详的地名成就了竹镇绿色发展之路。

  竹镇目前林木覆盖率已达到42%以上,境内拥有江苏省标准空气质量对照区,加之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快速发展的绿色健康产业,竹镇正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生态福地。外来的游客议论着“住在金磁家园这地方太惬意了(当地一处居民聚集区)”;而到巴布洛生态谷(当地一处农业综合体)观光的客人则感慨,“来了就不想走。

   乡村之美

   从零散的村落到整洁的社区

  朱文国的家位于“金磁家园”的中心,紧挨着一片健身器材,这让他很满意。

  “当初摇号摇到的。运气好。”这位乡村医生喜滋滋地说。

  在外来者看来,这是一幢联排别墅,两层高,带着一个小院。搬进来装修时,朱文国在小院的顶上装上了一个玻璃棚子,春天的阳光洒进来,晒得整个房间都暖洋洋的。朱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中堂,红色的纸上,“室雅人和美”几个字写得苍劲有力。整个房屋的陈设、格局与“城里人”的没有太大区别,布艺沙发、液晶屏电视、整体厨房……

  唯一与整体风格格格不入的,反倒是进门处一个方桌——这恰恰是朱文国唯一从老屋搬来的东西。

  “以前家里什么都没有,就是3口人,三间平房,10亩零散的‘烧饼田’。”朱文国说,现在搬进了干净整洁的金磁家园,10亩田也流转出去了,每年会拿到80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金,可以一门心思地做其他工作。“我还在继续做村医,我妻子去一家农家乐做厨师了。我们现在的收入比以前高多了。”朱文国说。

  “目前,金磁家园有3400多常住人口,都是跟朱文国一样的情况。搬迁后集中居住。”竹镇镇金磁村村委会主任岳崇斌说,根据当时各家房屋的面积,居民们安置的房屋面积也各不相同,最大的是150平方米。

  金磁村已经不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了——这里街道整洁,路边是修剪整齐的花草,每隔几十米,会立着一个垃圾桶,每天都有专门的保洁人员过来清理,晚上休闲广场上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周末社区服务中心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里看书的、上网的、下棋的、学书法的,不管年龄大小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竹镇镇的另一处居民聚集点民族小区看起来更加城镇化。这里地处小镇的中心,居民也是来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搬迁的农民,住进了楼房之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小区的新居民习惯了每年收取土地流转金,再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精米或杂粮;昔日的农人习惯了用公历计时,而不是农忙和农闲;老人习惯了坐在休闲广场与邻居聊天;儿童习惯了准时出门,坐校车上学放学……

   产业之美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新建设的巴布洛生态谷,投资方来自南京,他们从农民手里流转了1.2万余亩土地的经营权,并将之改造为一处种植了小麦、油菜、蔬菜、莲藕、葡萄、枇杷、格桑花,养殖了土鸡、山羊和淡水鱼,同时又可以旅游、观光、休闲的农业综合体。

  像这样的农业龙头企业在竹镇镇还有30多家,他们计划投入近40亿元的资金,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和其他绿色健康产业。

  同时,上级党委、政府对革命老区和民族镇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资金和政策叠加的推动效应已经显现——通过新修六合“北部干线”,可以直通巴布洛生态谷,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如今这片土地已经像一座新兴的“欧洲小镇”;而通过另一条“西部干线”,能直达“桃花岛”。这里也在民间资本的刺激下,从两座荒山变成了有一万多亩桃花的观光胜地。

  在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上除了农业龙头企业的身影,还有一群人的身影犹为显眼。

  李文庆是竹镇最新一代的“农民”,但他的身上已经看不出多少农民的影子,他更像“农场主”——在办公室,李文庆摆弄着电脑,做完了一笔盈利超过一万元的生意。“就卖了些苗木。”他充满自信的神态让父亲李荣有些无奈,又有些欣慰。

  “他确实比我厉害多了。”李荣也曾经是这个镇上的能人,十几年前,他就是当地的种田大户,最早使用机械化生产,现在他又与其他人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承包了430亩土地,做起了家庭农场主。像他这样的家庭农场竹镇已经有了30多家。

   农民之美

   从农民到农业产业工人

  在巴布洛生态谷,除了公司高层之外,巴布洛生态谷的工作人员都是当地人。

  “有一些是长期的工人,比如说我们农展馆的服务员、收银员、保安。还有一些是季节性用工,比如春天,我们需要工人来浇水、施肥,秋天,我们也需要工人来收获。”巴布洛生态谷的负责人殷宁生说,“这些工人,其实都是农民。

  “我为什么不回来呢?”在巴布洛生态谷做前台的金磁村村民张丹丹反问。这是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看到她你根本无法和传统的农民联系在一起。前几年在南京中央门附近做销售,去年才回到竹镇。“在南京城里时,我帮别人卖珠宝,一个月有4000多元收入,但扣除租房、吃饭,一个月也剩不下多少。”张丹丹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现在我回来了,工资虽然只有2000多,可我没有那么忙了,而且平时吃住都在家里,多好!

  归来者并非只有张丹丹这样的打工者,余奋林和余奋龙兄弟俩也是——他们如今是大泉村“好婆婆农家乐”的老板。

  这几乎是当地最火爆的一家农家乐,一到中午,屋里屋外都坐满了客人,猪头肉、当地的羊肉、大泉湖里的淡水鱼,被以最朴素的烹饪手法做熟后端上餐桌。来自六合、南京主城甚至上海苏州的客人交口称赞。而且,大泉村的“乡村大舞台”就在附近——这个利用废弃采石宕口建设的类似古希腊酒神广场的建筑,已经是当地的另一个美景。

   观察

   美是怎样炼成的?

   顺势而为,厚积薄发,一个传统农业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

  也许你早就听说过这样的理论。竹子在破土而出之前,会有三五年的蛰伏期,这三五年间,竹子向上生长缓慢,向下却疯狂生长,它的根系最长可以铺几华里。在蛰伏期,竹笋会疯狂吸取营养和雨水。3年后,竹笋冒头了,然后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甚至在夜深人静时,会听到它拔节的声音。

  这个以竹为名的镇子,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恰恰也经历了如此厚积薄发的过程。

  竹镇从来都是一个农业镇,但在传统农业项目上,这里并不占优势——丘陵地貌,让竹镇良田面积有限,而且土质也并不肥沃,在效率低下的传统农业时期,生态美、环境差,守着生态这个“金饭碗”要饭吃,竹镇困苦且闭塞。

  但勤劳聪慧的竹镇人很快发现了自身的优势——竹镇多山多水,风景秀丽,而且,南京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之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南京城里人来到这里休闲度假,竹镇人也从中嗅到了绿色发展的机遇。

  “这样的美丽乡村建设,恰恰是最适合中国农村的一种模式。”江苏省农科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是最早进入竹镇的外来资本之一,见证了这个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其副主任李国锋说,“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中国有大量的农村需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但不知道学习哪里,有很多人推崇国外的模式,但我认为这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会导致‘水土不服’,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要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真正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和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美丽乡村,在这方面竹镇的模式更值得研究。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