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军的“扶贫日”:不打招呼直奔连云港农家调研

19.10.2015  11:45
          今年是我省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的最后一年,目前到了攻坚拔寨、最后冲刺的阶段。苏北经济薄弱村的发展面貌和低收农民的生活情况究竟怎样,他们对扶贫开发有什么期盼?在第二个全国扶贫日到来之际,10月16日至17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就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在连云港市调研。   16日中午,罗志军不提前打招呼,不要市县乡领导陪同,直接驱车来到连云港东海县平明镇的周徐村,与村民面对面深入交谈,了解大家对脱贫奔小康的直接感受。   村民陈发家就在村口,两层小楼已是半旧不新。罗志军一脚跨进这户人家。今年36岁的陈发正和妻子在院子里忙着家务活,看到进来一个电视上熟悉的面孔,瞬间有点不知所措,不过随即就明白过来,立刻招呼罗书记进屋坐坐。“没关系,我们就在院子里聊聊天,家里还有老人吗?也一块过来聊聊吧。”罗书记满面微笑,立刻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陈发和妻子跟罗书记拉起了家常,而周围一些村民也闻讯陆续三三两两赶了过来。于是,罗志军与聚拢过来的农民群众围坐在小院子里,详细了解大家的收入、就业、医疗等方面情况。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现在日子好过多了,有的则反映秸秆还田后出现了水面污染新情况,有的说村口这条路该好好修修了……罗书记听了,都一一记在心里。听说陈发在外地承包200多亩土地搞粮食规模种植,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罗志军十分欣慰,他说我们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就是要让大家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16日下午,罗志军来到东海青湖镇工业集中区的茉织华服饰公司,这家企业已先后安排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1500多人,罗志军走进生产车间,与生产线上忙碌的当地就业农民交谈,关切地询问他们的收入情况。罗志军对企业负责人说,农民一人就业就能全家脱贫,希望你们把企业办得更好,带动更多低收入农民就业,实现互利双赢。   石梁河库区是六大重点扶贫片区之一,罗志军来到石梁河镇小埠子村,了解该村的扶贫开发情况,察看返乡农民创办的凯澜制衣厂、村扶贫资金互助合作社。罗志军说,要加大产业培育和政策支持,提高经济薄弱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鼓励支持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人通过劳动实现致富。   走进小埠子村幼儿园和小学,看到孩子们正在设施完善的校园里读书、游戏,罗志军十分高兴。他鼓励学校负责人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更大功夫,让这些孩子和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接受良好教育。罗志军动情地说,扶贫必扶智,办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一定要通过办好教育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赣榆塔山镇,罗志军深入当地脱贫奔小康示范企业露杰食品有限公司、亲泰儿玩具有限公司,了解企业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情况。罗志军提出,对开发式扶贫对象,关键是帮助他们增加农产品生产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确保农民收入到手到位。   17日上午,罗志军在连云港召开扶贫开发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深入推进我省的扶贫开发。罗志军特别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和对江苏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高度,充分认识、切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着眼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全力以赴完成脱贫奔小康工程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十三五”扶贫开发,确保低收入群众和全省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   罗志军坦言,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实现共同富裕,无论是苏北发展的现状还是全省未来发展的需要,都决定了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扶贫开发。如何科学谋划我省“十三五”扶贫开发?罗志军提出,要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更加注重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要在认真总结“十二五”工作的基础上,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坚持“五方挂钩”帮扶、财政扶贫资金扶持到户、扶户和扶村互动并进、扶贫小额贷款等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创新思路、创新政策、创新机制。要坚持精准扶贫,突出重点片区帮扶,动员社会力量扶贫,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开创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省委常委、秘书长樊金龙参加调研和座谈,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主持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