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骗术大起底

16.03.2016  11:27
  根据3月14日全国43家消费维权单位联合发布《“打击网络欺诈确保消费安全”分析报告》来看,从去年10月23日“打击网络欺诈确保消费安全”活动启动以来,截至上月29日,共收到网络欺诈、电信诈骗举报85173条。其中,中奖欺诈举报数量最多,周一和周五为欺诈多发期,男性被骗几率明显高于女性,25岁—35岁人群是网络欺诈受害者最集中的年龄段。经梳理,网络骗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1、中奖欺诈 诈骗方法:“恭喜您的手机号码已被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栏目组场外观众活动抽选为二等奖幸运手机观众,您将获得奖金16万元以及苹果公司赞助提供的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请登录以下网址领取”,然后通过高额奖金诱骗用户点击短信中的网址,而该网址实际上是诈骗分子事先制作好的钓鱼网站。 2、兑换积分诈骗 诈骗方法:利用伪基站,冒充银行、运营商、企业等官方客服电话向用户发送诈骗短信,声称“你有3201积分,按照10%的兑换比例,可以兑换520元现金。请登录fecckn.cc网站进行兑换”等。用户一旦进入其提供的钓鱼网站,按照流程输入卡号、密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预留号码等一系列信息后就会上当。 3、退款欺诈 诈骗方法:骗子冒充电商客服,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与刚刚完成网购的消费者进行联系,谎称其购买的商品出现交易异常,并在其“指导”下进行交易异常处理,一步一步诱骗用户进入钓鱼网站,最终骗取用户钱财。骗子不仅知道受害者的电话号码或聊天账号,同时还能准确地说出购买的商品和购买时间,这主要是由于消费者或卖家的账号被盗导致消费数据泄露而造成的。 4、网络兼职诈骗 诈骗方法:由于具体兼职工作简单、便捷,只需在电脑上每天工作几个小时,就能有数百元收入,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参与到虚假网络兼职中。当受害者有兼职意向,诈骗者就会以各种理由收取保证金、诚信金,受害人完成打款后立刻将受害者拉黑。兼职刷单、打字是虚假兼职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5、免费红包诈骗 诈骗方法:骗子一般情况下会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来散播免费领取100—300元不等的现金红包。诈骗手段往往为先利用高额红包作诱饵吸引消费者上钩。之后,通过一关又一关的设置,让消费者逐渐落入其设下的圈套。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将会被要求在领取红包之前先关注微信号或填写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账户等个人重要信息。还有的诈骗分子会将消费者引诱到一个外部链接上,而该链接可能存在木马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