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求兼职还请擦亮双眼

08.10.2015  10:45

  审核企业信息简单 遭遇欠薪维权困难

  新华报业网讯 国庆前夕,在南京打工的张明(化名)向本报“读者热线”(025-84701119)反映,近千元兼职工资已被拖欠1个月。因为兼职是通过名为“兼职猫”的手机APP找的,因此被欠薪的小伙伴,一方面向兼职打工的爱代驾公司要钱,一方面向“兼职猫”投诉,希望其“拉黑”欠薪公司,以免更多人利益受损。帮助张明讨薪过程中,记者发现,通过APP、网站获得兼职机会易如反掌,但一旦遭遇欠薪,维权却不容易。

  8月,张明通过“兼职猫”报名,到“爱代驾”做兼职推广人员。该公司与张明等兼职者谈妥了工资标准及两周结算一次等事项。然而,直到8月底推广活动结束,17个兼职者却没有拿到应得的劳动报酬。几番讨要过后,大家才拿到部分工资。张明说,公司以“总公司业务繁忙、需耐心等待”为由,将发工资的日期一拖再拖,大家被拖欠的工资有上万元。

  打工间隙,张明问记者,能否帮忙去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听到记者转述的情况,南京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范隽表示爱莫能助。他解释道:“对于大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部门可以按《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规定,要求企业按约定的标准支付实习报酬,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而兼职行为,不存在正式的劳动关系,不在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仲裁范围内。如果讨薪不成,只能走司法途径。

  “张明可以找企业讨薪,还有人做了兼职却不知道到哪里、找谁要钱呢。9月中旬,两个女孩来投诉,说在一个网站兼职做美甲师,老板通过网络派工,扣10%的管理费后,其余收入都是美甲师的工资。她们做了六七单,没拿到工资,想跟老板要,却联系不到老板。”范隽感慨,“才接触这类事情时感觉‘无厘头’,现在见怪不怪了,因为通过网络达成的松散用工关系明显增加。

  的确,某兼职网站上,南京地区兼职信息细分为三十多类,不少一两分钟前发布的招聘信息,已显示有人投递简历。在互联网研究机构“易观国际”分析师孙梦子看来,招聘行业是最早被互联网化的领域之一。她告诉记者,作为互联网招聘的细分市场,兼职招聘去年起快速升温,兼职类网站、APP都很红火。今年第二季度,三大兼职类APP的活跃用户已达48.3万人。

  那么,在这些网站或APP发布招聘信息,有何门槛?在某兼职网站,记者几步就注册为企业用户,顺利进入填写兼职信息页面。该网站提示,未认证企业的兼职信息,需经过1小时的审核才能发布,认证企业发布的信息无需审核可立即上网。记者电话咨询如何成为认证企业,该网站表示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后,会有人联系。

  为了保障求职者利益,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秀梅建议,网站、APP,对入驻经营者,首先要履行审查义务,核实其是否有资质、相关证照是否齐全,其次要跟踪、监管并评估其诚信度。如果有求职用户投诉被欠薪等情况,网络平台应协助投诉者与经营者沟通,确定一个最后支付期限,如果经营者到期仍不支付,平台有权撤掉其发布的信息,直至将其加入“黑名单”。她还建议,各互联网招聘平台,可以借鉴淘宝等网络商品交易平台的做法,要求入驻经营者提供一定的保证金。

  黄秀梅还为求职者支招:求职时辨别兼职类网站、APP的资质,了解其运营者是否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碰到被欠薪,请网络平台协助,与用工者协商解决,不能解决的就提起诉讼。如果网络平台对投诉不理睬、不作为,被欠薪者可到工商部门投诉平台。范隽提醒,即使做兼职,也要与用工者签协议,明确时间、报酬等内容。

  9月30日,记者联系“爱代驾”南京办公室负责人余然。他答:“最早今天、最晚8日发工资。”“兼职猫”客服表示,确实接到张明投诉,已与双方联系,会继续跟踪。她强调,平台不收取双方任何费用,也没有执法权力,碰到这样的情况只能先了解沟通。

  记者发稿前得到张明消息,兼职工资终于到账了。找企业、网站、媒体,等了一个月才拿到辛苦钱,令他深感维权之难。他说,年轻人找兼职,不在网上找,在哪里找呢?期待网络招聘平台能是高诚信度的空间。

  本报记者徐冠英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