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时代,如何重建文化高地

30.01.2015  12:52

  碎片化、浅表化消解诗意与崇高  

  新华艺评

  岁末年初,各种文化盘点、展望无一例外都指向网络化时代。确实,网络化攻城略地,不但占据了各个文化门类,也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网络的碎片化、即时化、浅表化消解着文化的诗意与崇高,如何重塑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审美,重建文化高地,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一件事。

  网络文学主宰影视,

  纯文学面临碎片化

  最新统计表明,网络小说日渐成为影视剧本的主要源头,《何以笙箫默》正在多家卫视热播,2015网络改编大剧《花千骨》、《盗墓笔记》、《云中歌》等备受期待。但2014年十大电视剧排行榜中,无一网络改编剧上榜,眼下播出的《何以笙箫默》更是饱受争议。很多影视剧因网络小说人气高涨而未播先热,但十多年来,网络文学过分沉溺于玄幻、盗墓、言情、穿越,内容苍白,思想薄弱。刚刚在武汉举行的2015中国电影长江论坛上,著名作家方方提醒,好的文学和优秀的电影之间是血肉相连的关系,“早年张艺谋的电影,多是根据苏童、莫言、余华这些优秀作家的作品改编,不光有故事,还有思想和力度。

  网络化时代,纯文学创作也面临考验。201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莫迪亚诺说,“那个时代(19世纪),时间过得比今天缓慢许多,这种缓慢非常适合小说家的工作。从那以后,时间开始加速向前,这也解释了为何旧时代的文学家们能够建立起那种类似天主教教堂一样宏伟壮丽的文学大厦,而如今的作家只能有一些分散的、碎片化的作品问世。”莫迪亚诺的发言,直面一个严峻问题,那就是在社会急剧变迁之中,个体如何立命,文化何以坚守。如今,传统的“速度”与“距离”概念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改变,长期以来构建起来的关乎敬畏、永恒的大厦瞬间崩塌。面对网络化时代,纯文学显得手足无措,一些小说只是在平面化地再现生活,而对这个时代的本质缺乏挖掘,只是跟在碎片化之后,完成一个碎片化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