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试行网约单车:借还难题破解 市民只管用

09.10.2016  00:35

  

   网约单车:社会治理的一股新风

  近来,网约单车风行,不仅年轻人喜欢,中老年人也加入进来。据了解,网约单车在上海试行以来,已投入数万辆,发展速度飞快。这得益于网约单车智能化,即解决了找车和归还两个环节问题,真正为市民提供便利。网约单车兴起算不上是个大事,但在社会治理方面却有着深刻的意义。

  当前,上海居民出行的时间、精力成本高开高走,市区人口众多密集,交通拥挤已成为制约上海市民幸福感受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尝试了许多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办法,也设置过许多固定的自行车停放点,用公交卡或其它充值卡付费使用,但最终效果不佳。

  网约单车是由企业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投放单车,市民可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预约并找到车辆,通过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即可骑行,到达目的地后,在街边任意划白线区域内手动锁车完成归还手续。网约单车摒弃了固定的车桩模式,允许将单车随意停放在路边任何有政府划线的停放区域,用户只需将单车合上车锁即可离去。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改进,把“”和“”两个关键难题破解了,解决了多年的尴尬。

  网约单车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助推城市居民绿色出行,优化出行方式。网约单车号称不怕“偷盗”的单车,市民只管“”,不考虑“”,减轻了精神顾虑和看管负担,这样便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上银行、邮局、菜场或上下班乘地铁、公交转接等短程出行,减少开车堵、停车难、怒路多的负面生活体验;另一方面城市可以腾挪出更多的公共空间,增强城市居民的舒适度。网约单车动态性强,比如骑自行车到地铁站、超市等地点,自行车要长时间静止停放,占用大量的户外空间,而在车流人流密集的要道站口场地十分稀缺,网约单车被人骑来了又被人骑走了,流动频次高,相对占地面的小,可在地铁站等密集地节约腾挪出一定的场地空间,增加公共空间可调控性,也会给市民带来更多的舒适感。

  网约单车风行而起,对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一阵清风,给我们三个方面的启示。一要发挥企业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主体作用。当前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比较重视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等,而忽视市场的力量,企业的主体作用。在互联网时代里,企业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或中介者,它们消费者导向意识强烈,解决技术性环节上问题更专业,通过移动互联网将“”与“公共服务”以数字化的方式全面连接,这有利于降低政府投入和服务成本,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促进“智慧民生”的转型升级。

  二政府不能满足当“观众”拍拍手,要助推企业解决它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否则开花不一定结果,叫好不一定叫座。比如网约单车要停放在划白线的区域,近几年来,划白线的区域有些时间长了已经看不出来,有些因为开挖等工程也消失了,有些因为各种创建活动要求不一也被整改了,因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重新规划,重新划线。

  三对社会治理有益的创新的方式需要呵护。新生事物有不足、短处,这需要各方面尤其的有远见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介入,共同护送前行。比如网约单车投放后存在一些损坏二维码的破坏行为,有骑进小区、不放入划白线区域的各种行为,这是企业力不从心的事,也不全是政府能解决的事,需要各方营造良好的氛围,集聚社会力量共同砥砺前行。(上海市杨浦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何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