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缺乏病源不足政策歧视 民营医院发展要过3道"坎"
新华报业网讯 由南京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南京鼓楼医院等主办的“新常态下公立医院改革和民营医院机遇——中美医院管理高峰论坛”今天在南京举行。专家说,新的医改背景下,民营医院发展有着巨大潜力,但目前民营医院面临着三大难题:人才缺乏、病源不足、政策歧视,民营医院发展壮大就不得不迈过这三道“坎”。
据介绍,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入、医保覆盖面的扩大,百姓就医需求得到极大释放。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时我国发生的医疗总费用为5025亿,而到2013年底时已经达到3.18万亿,翻了6倍左右;看病人数由40亿人次,猛增到78亿人次,而且每年仍以10%速度递增。
就医需求旺盛导致公立医院疯狂扩张。目前全国每个省会城市都至少拥有一家2000张床位的大医院,3-5千张床位的巨型医院在北、上、广也不稀罕,而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床位数却超过7000张,此外还有2000张床位的病区已经建成即将投入使用。而与此同时,政府宏观调配能力疲软、医联体形成托拉撕控制医疗市场、优质医疗人才被牢牢吸附在大城市大医院。南京地区拥有2千张床位以上的医院也有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等四家。
推动社会资本办医,让民营医院与公立“共舞”,满足百姓不同层次就医需求,是我国本轮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指出,要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将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这意味着民营医院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
“近些年来,民营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尚未有一个长成竹子。”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赵平说,截至2014年底,全国非公立医院有1.3万个,占全国医院总数的50%,床位数83.7万张,占全国医院床位总数的16.9%;民营医院虽然数量众多,但普遍规模偏小,80%为专科医院;服务能力偏弱,病源不足,全年民营医院门诊量3.2亿人次,占全国的10.8%,出院人数2000万人次,占全国的13.3%。
南京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丁义涛所长认为,社会办医蕴含巨大潜力,尤其在骨科、眼科、整形美容等特殊领域需求巨大,能大大弥补公立医院服务能力的不足,但也要看到民营医院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等特点;难吸引高端人才,顶尖级专家的人数不及公立医院的2%,竞争力不强;品牌效应未形成,老百姓不信任民营医院;在政策方面还在存在着“玻璃门”,不能享有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等,这几大问题如果不解决,民营医院很难与公立医院公平竞争、真正迎来春天。此外,政府还必须进一步放宽民营资本办医院的准入条件,细化相关的管理及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多元化、多样化办医模式形成。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仲崇山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