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瑞林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再办十件民生实事

19.01.2015  13:15

      去年1月16日,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在随后的媒体见面会上,现代快报记者将名为“我们对新市长说”的一封信送给了他。他欣然接受,并现场表示,“市民对我的期望,正如现代快报报道中所说的,就是对美好南京的向往期待。对于大家提出来的这些建议、期盼,我们将一条条研究、分析、落实”。

          一年过去了,快报读者对市长说的话实现了吗?昨天,南京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市长缪瑞林作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欣喜的是,快报读者对新市长说的话在报告中条条都有回应。比如公众关心的交通、教育、生态、住房、医疗等民生热点,每一项成绩都实实在在,每一项举措都是“干货”。

          交通

          我们对市长说:希望路不再拥堵,车不再难停

          市长对我们说:

          2014年,交通拥堵指数排名下降

          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76条,新增、更新公交车2530辆,新增公共自行车7400辆;推行公交换乘优惠政策,主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46%;实施分区分级停车收费管理,新增停车泊位9.1万个,交通拥堵指数在全国排名从年初第6位下降到第21位。

          2015年,启动实施纬七路东进工程,新增停车泊位6万个

          “今年将继续改善交通出行。”缪瑞林表示,将新增、更新公交车1243辆,新改建公交场站27座,新增公共自行车1万辆以上,新增停车泊位6万个。今年将启动实施模范西路改造、纬七路东进、红山南路东延等一批城市道路工程,续建马群换乘中心。

          生态

          我们对市长说:希望出门不用戴口罩,尽情深呼吸

          市长对我们说:

          2014年,全市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5.38%

          累计完成1012台燃煤锅炉的关停和清洁能源改造,全面推行车用国Ⅴ汽柴油,淘汰黄标车6.1万辆;全密封管理3000辆渣土运输车,城区降尘量下降22%,全市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5.38%。

          2015年,加大灰霾整治力度

          “努力让空气更清新、水质更清澈、环境更清洁,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缪瑞林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表示,今年将加大灰霾整治力度,下大力气实施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等污染协同治理,实施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参照青奥标准严格执行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机制,确保全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7%。

          启动烷基苯厂等4家重点骨干企业搬迁工作,完成9家中小企业搬迁关停。

          教育

          我们对市长说:希望学生负担轻点,教师流动多点

          市长对我们说:

          2014年,开展中小学校长教师“区管校用”试点

          开展中小学校长教师“区管校用”试点,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成为第一批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辖市。

          2015年,扩大教师“区管校用”试点范围

          今年将扩大教师“区管校用”试点范围。加快南京软件科技大学筹建工作,加快四大保障房片区学校配建,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

  住房

          我们对市长说:希望房价降一降,刚毕业大学生有房住

          市长对我们说:

          2014年,商品房销售额比上年下降约3.7%

          根据南京市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统计通报,预计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20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左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352亿元,比上年下降3.7%左右。

          2015年,推进公租房与廉租房并轨运行

          缪瑞林表示,将推进公共租赁住房与廉租房并轨运行,逐步建立以共有产权管理为核心的购买型住房保障制度。续建各类保障性住房950万平方米、新开工保障房280万平方米、竣工280万平方米。

          文化

          我们对市长说:希望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市长对我们说:

          2014年,25公里明城墙本体修缮完毕

          25公里明城墙本体修缮完毕,科举博物馆、六朝博物馆等一批文博场馆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

          2015年,牛首山和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开放

          完成明故宫遗址公园核心区、南朝石刻等重点区域保护规划,推进明城墙和海上丝绸之路·南京遗迹申遗工作,实施百子亭历史风貌区等一批近现代建筑保护和修缮。建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工程。加快明朝博物馆和城墙博物馆等建设,规划建设“云锦城”、石头城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完成梅园新村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牛首山和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开放。

          城建

          我们对市长说:希望减缓工地建设速度,城建方面不要虎头蛇尾

          市长对我们说:

          2014年,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如期完成青奥重点工程建设,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快速化通道成为百姓出行新选择。

          2015年,“量力而行”推进城市建设

          缪瑞林表示,将有序推进城市建设,按照“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创新城建投融资机制,继续推进地铁4号线、宁和城际、宁高城际溧水段、宁高城际高淳段等轨道交通建设,开工建设地铁5号线和长江五桥、高淳至溧阳高速公路,建成纬三路过江隧道、宁高新通道等。

          医疗

          我们对市长说:希望看病不用跑远路排长队

          市长对我们说:

          2014年,加快建设河西儿童医院等项目

          河西儿童医院、市中医院新院、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

          2015年,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年底前投入运行

          推进市中医院新院、浦口新城医疗中心等建设,确保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河西儿童医院年底前投入运行。

    市长心声

          回应得好不好请市民来评价

          “你们送给我那封信,列出了几个方面的民生热点,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算是对这封信的全面回应。”昨天,在分组审议间隙,当快报记者提及“我们对新市长说”这封信时,缪瑞林回应说。

          在去年南京市两会开幕前,现代快报开通了“我对市长说”栏目,通过快报96060热线和“@现代快报”官方微博,征集市民最想对市长说的话。栏目开通后,每天都有上百位市民给我们打电话或发微博请快报捎话给市长。快报记者对其中的一些建议、想法和期待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摘录了部分市民的心里话,连同快报美编手绘的美丽南京,一起送给了新市长。

          说到做到,在今年的报告中,缪瑞林对于市民的建议、期待均作出了回应。“回应得好不好,请市民来评价。”缪瑞林补充说。

          “今年的人代会与去年不太一样。”缪瑞林坦言,去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他来南京还不到20天,情况不是太熟悉,问题把握得也不是太全面,

          报告解读

          热点

          今年全面启动建设江北新区

          稳步推进公车改革

  

          江北新区是南京今年发展的“重头戏”。报告提出,按照“规划先行、改革先行、立法先行、生态先行”原则,今年全面启动江北新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新区运行体制机制,加快制定《江北新区条例(草案)》。统筹做好新区项目谋划、招引和储备,建成六合机场,开展铁路南京北站前期工作,推进城市中心区建设、棚户区改造、生态环境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

  

          稳步推进公车改革

  

          报告专列一章提到了“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其中提到,建立重大行政决策报告备案制度、实施后评估制度、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在强化勤政廉政方面,深化“四风”整治,大力整治庸懒散拖等问题,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建设节约高效政府。稳步推进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规范管理,全面实施政务公开。

          特点

          直面缺点和不足

          居民收入增收目标未实现

  

          看了报告,不少代表和委员发现,今年的政府报告中,对于缺点与不足讲得很实在。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薄弱环节。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综合改革工程仍需深入推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随后,缪瑞林专门提到,市民反映强烈的雾霾天气、河道污染、部分节点交通拥堵等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工作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改善民生仍需加大力度;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加大,既定的增收目标未能实现。

          此外,他还谈到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依法行政亟须提高,一些工作人员为民服务、勤政廉政、尽责履职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市长回应

          多措并举促进增收

          据了解,在收入方面,2014年南京定的目标是,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要增长11%。而根据报告,预计去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对于既定的增收目标未能实现,无论在报告中还是在分组审议中,缪瑞林都没回避。在昨天下午高淳区分组审议会上,缪瑞林主动回应称,指标数据没完成,也与目标定得较高有关系,目前正在调整,“当然,这样讲不是推卸责任”。他坦言,没有实现目标,群众不满意,备感责任重大。

          “建设新南京,一定要百姓富,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而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让百姓口袋鼓起来。”他表示,目前在对收入指标进行全面调整,“不提口号,把步子放得更稳更实”。

          报告中提到,今年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通过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壮大股份合作经济、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创业就业和加强救助帮扶等措施,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

    2015年,民生十件实事

          今年,南京市政府将重点办好民生十件实事:

          提高保障水平

          实现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险市级统筹,实行低保全城同标。启动城镇职工和居民大病保险。为全市户籍居民购买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居民家庭财产综合保险。

          完善住房保障

          续建各类保障性住房950万平方米、新开工保障房280万平方米、竣工280万平方米。完成2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整治。

          改善交通出行

          新增、更新公交车1243辆,新改建公交场站27座,新增公共自行车1万辆以上,新增停车泊位6万个。

          促进就业创业

          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其中大学以上人员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再就业6.5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次,培育自主创业者1.1万人。

          优化医疗健康服务

          引导优质卫生医疗资源向新区、薄弱区布局,全市9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8%以上村卫生室达到省级建设标准。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托管学校98所,名校办分校30所,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80%。新扩建达省优标准的幼儿园40所。

          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00公里。完成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600户。人均纯收入低于6500元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

          加强养老服务

          建成市3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0个,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179张。

          强化便民服务

          制定实施《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公用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整合便民服务功能。新扩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30家以上。

          推动智慧生活

          基本实现全市公共区域WIFI网络免费向公众开放。以市民卡为载体,推进诚信卡试点。推广居民健康卡,实现区域医疗一卡通、一账通。

          2015年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

          约束性指标: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7%左右,煤炭消耗总量控制在3240万吨以内。

          数说2014年

          2014年,是南京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要事多、喜事多

          ●把办好青奥会和保障服务国家公祭仪式作为重中之重、头等大事,推动两件大事永载史册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00亿元,增长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3.5亿元,同口径增长11%

  

          ●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5%

  

          ●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5%

  

          ●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47万平方米,竣工414万平方米      现代快报记者 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