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大医院“战时状态”靠改革

29.01.2015  08:55

  

  主持人:沈峥嵘

  高级记者,新华日报“峥嵘记录”栏目主持人,科教卫部副主任

  

  嘉宾:

  王虹,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

  杨海燕,省人大代表、江苏洲际英杰律师事务所律师

  主持人: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所以我们都会和医院打交道,但大多数老百姓不管头疼脑热还是疑难杂症,首选都是大医院挂专家号,这就形成一个局面:大医院的战时状态。这个词不是我说的,是习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到的,总书记在镇江世业镇卫生院调研时肯定了那里的双向转诊常态化,同时也提到“大城市的一些大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人满为患,要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王院长,大医院的“战时状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王虹:人满为患,一床难求。拿我们医院来说,我们的大楼设计的时候,日门诊量最高是五千到六千,但现在每天门诊量是1万多人次,去年门诊和急诊量加起来是380万!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小医院不是医生不努力,是病人不愿意去。

  主持人:所以说,大医院医生很苦恼,患者一肚子苦水,另一边,小医院吃不饱。这个怪圈是怎么形成的呢?

  王虹:我觉得是一系列复杂的成因。第一,优质资源缺,分布又不合理,都在大城市大医院,是最大的问题。第二,老百姓对于基层医疗不放心,觉得我去看了,在下面看不好,你再转到上面来,不是我跑两次了吗,如果耽误了怎么办?基层的服务能力和患者的预期之间有差距。第三,患者相对来说就医是一个无序的状态,我想上哪儿就上哪儿。

  主持人:分级诊疗被大家认为是缓解大医院“战时状态”的一剂良方。刚刚结束的2015年江苏省卫计工作会议上透露,今年分级诊疗将大力推进,比如医保支付政策将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换句话说,在社区看病,可能医保报销的比例会增大。对这个举措,二位怎么看?

  王虹:什么叫做分级诊疗?现在我们国家提的分级诊疗就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这个渠道要通畅。分级诊疗一定要搞,今年我也准备提这个提案,呼吁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但是,它不是孤军奋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毕竟,良好的医疗质量才是患者最刚性的要求。仅仅依靠报销额度等政策,很难改变目前这种基层医院遭遇冷场的状况。我觉得,关键还是要把缺的医疗资源补充,再进行布局,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杨海燕:光靠分级诊疗,估计难从根本上改变,只能鼓励引导,不能强制。因为,患者不一定买账,不管医保是不是报销,我还是愿意到大医院。而社区医院也不敢不转诊,现在医患矛盾尖锐,万一耽误了咋办?所以,还是要制度配套才行,尤其要多充实优质医疗资源。

  王虹:对,要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非常严密的制度,报销制度、药品制度、医生同质化的服务等等。

原标题:

编辑: 吴宇鹏、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