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增“靓”江苏发展底色

10.03.2016  11:27

  ——代表委员见证“江苏精彩”之四

  向两会报告④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努力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路,是党中央赋予江苏的一项光荣使命。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工业大省的江苏,始终以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特别是对江苏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把保护生态和发展生产力更好地统一起来,让绿色增“”江苏发展的底色。

  一线来报告:

  “村子美了,离乡的青年也回家了

  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盐都区仰徐村党委书记徐荣春当了30多年村书记,对村子环境的变化可谓“记忆深刻”。

  “以前在盐城,我们有个说法,叫‘穷三徐’,说的就是我们仰徐3个村。”徐荣春说,不仅穷,东西长两公里的仰徐村,农民住宅东一块、西一堆,环境杂乱无章。

  后来,仰徐村进行了环境整治:规划一片土地集中建起农民住宅,农村环境设施也随之配备齐全。如今的仰徐,农民住的是风格各异的别墅小区和农民公寓,老年幸福家园、农民休闲公园、污水集中处理站等一批民生福祉工程扎实推进,千亩草莓园、千亩葡萄园、千亩蔬菜园、千亩景观园林、千亩良田成方连片,形成高效农业、新型制造业、生态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等荣誉。

  “村子富了、美了,离乡打工的青年也回家了,不用再受想家的苦!”徐荣春说,现在村民大多在家门口种菜种果,办农家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去年仰徐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528元。

  全省探大局:

  工业大省鱼米之乡“叠影辉映

  全国人大代表、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告诉记者,省委、省政府在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上“策马扬鞭”,努力实现工业大省、鱼米之乡“叠影辉映”。突出亮点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一“绿”。一“”,是指在全国率先划定生态红线,并通过堵疏通结合,保证红线划得出、守得住。近3年,省级财政累计安排近40亿元用于补偿红线保护,在全国成为表率。一“绿”,则是出炉了全国第一个按照十八大总体要求研究发布的绿色发展评估报告。江苏的“绿评”体系,简单说就是“两个减法”和“一个加法”,两个减分项是资源消耗指数和环境损害指数,一个加分项则是指生态效益指数。“绿评”在引导市县向“绿”转上的指挥棒作用日益明显。

  “加减并用”。着力将绿色发展作为引导转型的新动力,努力实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比如,美丽乡村建设做加法,“从苏南到苏北,从盆景到百花园,农村环境整治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去年10月,环保部专门在南京召开现场会,推广江苏在农村环境整治中的经验。

  在多做“加法”的同时,做“减法”也毫不手软。我省已连续对化工行业实施三轮专项整治,累计关闭7000多家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超过总数的1/3,全面完成化解过剩产能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目标。

  慧眼看江苏:

  必将成为生态文明“新样板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科所所长高吉喜点评:

  江苏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很多工作,确确实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比如率先划定生态红线,以制度保障严格治污等等。

  一是理念创新。江苏省委“十三五”规划率先提出“一中心、一基地”,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是立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未来江苏绿色发展、转变产业结构具有重大战略指导意义。二是领导重视。近期召开的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省委领导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动员全省上下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确保如期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省。三是落实到位。江苏抓改革法治、强制度保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实施方案,严格环保执法,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坚持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环保部门既管业务又管治污。

  “锦甸平铺鸭绿水,白云飞动蔚蓝天。”有理由相信,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江苏将成为展现“自然环境美、景观风貌美、文化特色美、城乡协调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样板。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杭春燕

原标题: 原标题:绿色增“”江苏发展底色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