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江苏产业转型新引擎

25.11.2014  20:51

  经过近20年来逐步发展,江苏制造业的规模总量、品种结构、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相继跨上了新的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其经济总量已连续25年居全国前列。江苏已逐步成为国际制造业的中心之一。近年来,全省工业战线以节能减排为抓手,转变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积极探索,大力推进,在发展绿色制造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资源产出率明显提高。2013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546吨标准煤/万元,比2012年下降4.16%,超额完成了下降3.9%的年度目标,完成五年目标进度65.2%,超额完成国家要求的进度目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78吨标准煤/万元,比2012年下降6.35%,“十二五”前3年累计降低18.78%,为完成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2013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84.3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7.3%,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9立方米,较上年下降9.1%,主要节水指标位居全国先进水平。
  绿色回收资源化与再制造初具规模。2013年共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775家,减免增值税约20亿元、所得税2.7亿元。“十二五”以来,全省共有2200多家企业被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6%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常州逸盛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南通回力集团公司、江苏春兴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为骨架,分别建成全国最大的废旧轮胎翻新、再生胶、无污染再生铅基地。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年再制造高效清洁发动机1万台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发动机再制造油改气企业。南京田中机电再制造有限公司再制造高速数码复印件销售量已突破4.5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复印件再制造企业。
  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扎实推进。以节能、节水、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为重点,不断加大绿色化改造力度,“十二五”以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支持的绿色化改造项目累计投产930多项,形成节能能力约650万吨标准煤。水泥行业纯低温余热发电、钢铁行业高炉压差发电、低热值煤气发电、加热炉蓄热式燃烧技术、电机变频调速技术等一大批先进适用源头减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供电标准煤耗及钢铁、水泥、合成氨、烧碱等主要耗能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末平均下降1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以清洁生产为载体的绿色制造方式加速推进。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将清洁生产作为源头控制的资源环境策略持续推广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中。2013年, 全省548家企业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方案,实现节能量83万吨标准煤、节约新鲜水1.3亿立方米,减排COD0.21万吨、二氧化硫0.9万吨,企业主要污染物平均削减20%。灵谷化工(宜兴)、金东纸业(镇江)、江山农化等3家企业被工信部命名为国家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沙钢集团等10家企业被授予首批省级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称号。
  攻克一批绿色制造技术及产品。绿色制造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新进展,重点攻克了高效清洁燃烧、高效机电节能、大型火电机组高效脱硫、脱硝成套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并实现转化应用。江苏扬农集团自主开发的连续催化加氢还原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属国内首创,一举突破了国内对氨基苯酚行业普遍采用的铁粉还原工艺存在的铁泥固废、废水产生量大、现场环境差等难题,连续化水解、连续化催化加氢、废水资源化三项关键技术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