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出行,别“堵”在最后一公里

23.09.2015  10:28
绿色出行,别“堵”在最后一公里 - 新华报业网
绿色出行,别“堵”在最后一公里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坐地铁、挤公交、蹬自行车,记者多地体验“世界无车日”——

  

  连云港市单车爱好者参加“无车日”单车骑行活动,倡导低碳绿色出行。耿玉和 摄 VIJS(视觉江苏网)供图     “世界无车日”,苏州众多市民选择公交和轨交等方式绿色出行。杭兴微 摄 VIJS(视觉江苏网)供图  

  新华报业网讯 22日是第10个“世界无车日”。今年“世界无车日”的主题是“绿色交通——选择、改变、融合”,强调多种交通方式建设的必要性,方便人们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方式,改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并将绿色出行与社会生活相融合。

  当天,为鼓励市民放弃自驾,苏州发放1万张轨道交通免费体验券,无锡举行万人骑行比赛,泰州关闭市区公交车POS机……记者探访发现——

  大城市中心镇都在喊“

  8点不到,记者从南京市管家桥前往地铁新街口站。一路上,人行道旁停满了电动车、自行车。来到地铁站金鹰入口处,满眼望去,地下通道里是熙熙攘攘赶着上班的人流。地铁一进站,乘客还没下车,门口却瞬间挤满了人。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上海路、汉中门等站。“每到上下班,都得‘一站到底’。”30岁开外的乘客刘平说。如果开车上班,遇上堵车或是找不到停车位,那麻烦就更大了。

  一个“”字,困住很多人的出行脚步。据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官方微博“南京路况直播间”数据显示:

  7:07,【大桥路况】:长江大桥北向南车辆排队较长,桥北路客运站门前往大桥车尾排至弘阳广场,浦珠路铁道口往大桥同样车多排队。

  8:15,新浪微博网友花卷豆包抱怨,“高桥门宁杭入口堵成一锅粥,影响了整个一条道”。

  8:38,【高架、市区路况二】:龙蟠中路高架南北双向、应天大街高架;定淮门大街石头城东向西、莫愁路侯家桥南向北、宁丹路铁心桥南向北车辆排队。

  在苏州,三香路、狮山路都是主干道,连接这两条路的狮山桥常常成为“堵点”。记者注意到,在狮山桥东西两侧都有红绿灯路口,车辆在过桥前后都可能要经历短暂的等待。市民林薇忍不住吐槽说,从家到单位也就20分钟,堵的时候,一半时间都花在过桥上。

  一些中心集镇也在喊“”。每天上下班时段,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的江都商城附近,这里的车几乎都是在“步行”。“过个路口有时就要10多分钟,还不如骑电动车方便。”市民钱飞无奈地说。

  放下“方向盘”选择“零换乘

  面对“”,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也采取了不少应对之策。

  在扬州,记者体验了一回“零换乘”的便捷。22日早晨8点半,记者从扬州市政府前往西区京华城小区,公交站台就在左侧100米处,因为班次较多,刚刚走到站台就有一辆88路公交车停了下来。此时,正是公交车道启用时段,而其它车道都比较拥挤。一路西行前往扬州职业大学站,虽然上下客不断,但5站路只用了10分钟不到。下车后,记者来到路对面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刷卡、取车、骑车,5分钟后,便来到1公里之外的目的地。当天,扬州全市现有的一万辆公共自行车全部“在线”。

  越来越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也使很多苏州市民觉得,“不开车,反而方便”。记者在轨交相门站出入口附近看到,10米远处,一长排公共自行车整齐排列。百米之内,有17趟公交通往市区各个方向。未来,苏州还将在轨交部分站点建设“p+r”停车场,方便开车的市民换乘轨交。苏州轨道交通公司区域站站长陈晔说,去年1月使用轨交出行的人数为11.16万人,今年1月增至15.06万。

  “只有公共交通给力了,市民才能放下‘方向盘’。”扬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处负责人王强说。呼吁市民放下手中“方向盘”,使用低碳、绿色的方式出行,也要考虑包括公共自行车在内的公共交通能否满足市民的出行要求。

  绿色出行频遇“堵心事

  “‘无车日’正好赶上中秋节前,车流比平日有所增多。”徐州市交巡警支队秩序科科长辛庆利说。徐州城区本地车保有量超过30万辆,加上外地车,共有40多万辆。虽然汽车保有量增加,但市民绿色出行的意识显著提高。从徐州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量来看,达到每日近15万人次,成为出行新风。

  22日上午9点多,记者接到先锋单车俱乐部负责人马晓兵的电话时,他刚和30多位骑友完成80公里的骑行。一天前,他从青海回到南京,一下飞机便在微信里宣布:第二天,恢复骑行。“过去开车上班让人羡慕,如今跑步、骑车上班很时尚。”他告诉记者,“骑行”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每次到河南、山东、安徽等邻近省市出差,他都会带上自行车,早晚各骑上几十公里才行。

  选择绿色出行的人多了,马晓兵遇到不少“堵心事”:很多城市都在大修大补,占用自行车道极为普遍,有时得扛着自行车才能走;有的城市虽划设慢道、人行道,但常常是“断头路”、坑凹路。最让人头疼的是,一些城市的城郊结合部,交通标志明明有,可开车、骑车、走路的,都不当一回事。家住工业园区的曹龑说,到单位若不堵车要25分钟。但必经之路星港街在修路,堵得非常厉害,最慢的一次他花了50分钟。

  本报记者 赵晓勇 顾介铸 李源 孟旭 王岩 陈月飞 鹿琳

  链接>>>

  “无车日”宿迁停公车

  链接>>>

  22日7点至19点,宿迁市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除值班车辆外,所有小汽车全部封存禁行。为迎接“无车日”到来,宿迁20日举行环骆马湖骑行大会”,倡导低消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出行方式。全市1500名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参与全长达110公里的环骆马湖骑行之路。 (徐明泽)

  让绿色出行成为时尚

  马上就评

  十几年前,朋友聚会时手上挥舞着车钥匙,口中一直嚷嚷堵车,那不是真的抱怨,而是一种时髦的炫耀。

  如今,交通选择越来越多样化,走路、骑车、公交、地铁和开车,各取所需。特别是,人们的保健意识大大增强,出行与健身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和生活时尚。

  其实,只要我们热情积极鼓励和支持这种绿色出行的新时尚,也不用年年“无车日”搞强制无车了,百姓自个就会隔三差五地安排自己的“无车日”。如何鼓励和支持?首先,政府应兴建适宜寻常百姓骑车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越好越长,骑车人就越多。

  还要进一步优化公交,提高乘坐舒适度。无论汽车还是地铁,“挤公交”都不会成为好公交。在目前,有些地方领导对此认识不够,他们谈低价、谈免费、谈快速、谈分布,却很少提及如何避免拥挤或保持适当的个人距离。这些年,国人维护私人空间的意识在增长,对公交私人空间感和舒适感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城市管理者对此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努力满足公共交通乘坐人的需求。

  顾德宁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