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 低碳交通——生态文明建设在行动

06.06.2016  20:08

  没有地铁的拥挤,没有公交车的拥堵,行驶在专门的绿色轨道上,沿途都是亮丽的风景——这是淮安现代有轨电车给人的第一印象。零排放、低能耗的有轨电车更加节能环保,也更符合淮安生态创建的定义。近年来,淮安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部署,倾力打造绿色交通、低碳交通,取得显著成效。

  弘扬生态理念,打造绿色交通。近年来,淮安市交通运输局在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交通建设。在规划阶段,充分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更新理念,统筹兼顾交通工程的功能、安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针要求;在工程建设阶段,大力开展文明工地建设,积极推行标准化工地施工管理,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坏,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佳的运输结构支撑交通运输持续发展。

  注重科技引领,抓好节能减排。组织申报科技计划9个,参与科技进步奖评选8个,4个项目获得市政府表彰的科技进步奖。开展全国低碳交通试点城市建设,获得部级补助资金6919万元,实施50余个节能减排项目。推广节能环保等科技成果在运输领域的应用,在道路大中修上积极采用沥青温拌技术;在205国道上建成了感知公路,在S236、S237等道路建成了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在洪泽湖区建设水上交通安全ATS综合监管平台;杨庄、朱码、高良涧船闸实施水上“ETC”;京杭运河新型集装箱完成5艘建设;完成了感知航道等信息化项目;整合提升出租汽车智能电召平台,完善天泽星、国脉车辆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淮汽客运管理系统等项目;全市建成港口岸电144套。

  加强行管引导,发展绿色运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市区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9.38标台,公交分担率达20.01%。有轨电车一期正式运营。加大清洁能源车推广力度,全市清洁能源车达3703辆,全市2431辆出租汽车都实现清洁能源动力;加快发展龙头运输服务业,全市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14家,省级重点物流基地(企业)19家,国家及省级甩挂运输试点企业3家,“江苏快货”品牌企业2家,均居苏北首位;大力发展绿色水运,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3.5万标箱,占全省内河集装箱运输总量80%。

  落实长效措施,强化污染防治。新港二期、南门立交桥、黄码大桥等重点工程和港口码头污染防治项目中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购置防尘设施、设备。淮钢、淮电、新港、福斯特、海螺水泥厂等码头输送机械实现全封闭作业。加强船舶污染治理,建成8个船舶油废水回收站,5个船舶垃圾收集站。完成455艘船舶生活污水改造任务;对38辆冒黑烟严重的车辆进行了提前报废;新购纯电动公交车100辆;加强营运客、货汽车尾气治理。配合相关部门淘汰黄标车9686辆,重型柴油车2938辆;加大汽车维修行业污染防治力度。建成11台节能环保型烤漆房,配备漆雾、有害挥发物净化装置11台,总投资122万元;加强油气回收治理。按时完成清江石化厂油气回收装置安装任务;52辆油罐车有证经营率、油气回收装置安装率均达100%。淮安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