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尽在铜山

24.11.2017  23:22

  “以前铜山在徐州,现在徐州在铜山。”出租师傅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铜山重大的历史变迁——以前铜山和徐州同城,县委县政府机关都在徐州市区,今年,国务院批复徐州市建设规划,明确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市区规划面积,2/3在铜山!

  徐州市区战略空间重构,空间主体在铜山、发展空间在铜山,铜山区委区政府深感机遇重大、责任如山。如何担当?怎样作为?

  “打造南部主城、留住生态底色,让百姓生活更有起色。”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说,社会治理的新理念,要实现幸福指数与经济指标共同增长,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共同推进,铜山正努力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核心区、绿色发展先导区、民生幸福共享区。

  光是经济领跑苏北还不够!省党代会强调“生态环境是我省全面小康建设的突出短板”,省苏北发展座谈会要求“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徐州发挥“三个作用”,明确要着力补齐居民收入、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三块短板”。践行发展新理念,全力打通“两山通道”,铜山一马当先。

   补短公共服务,“南部主城”重构徐州空间

  徐州市空间的战略重构是铜山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铜山着力打造徐州南部主城和第一商业副中心,是徐州‘中心城市’建设,发挥资源聚集和辐射作用的载体建设,更是我们铜山的历史担当和重大机遇。”王维峰说,铜山的治理,要有新视野、新思路、新办法。

  徐州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在铜山、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铜山,铜山要打造创新平台、做好“创新生态建设”,打造淮海经济区的科技创新高地和辐射高地;徐州的高校集聚在铜山,医疗卫生、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在铜山,铜山要建设淮海经济区教育卫生中心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铜山要成为淮海经济区民生幸福的首善之区……

  在玉泉河公园门口,有个公共卫生间,每天工作之余,年过六旬的保洁员刘现春都会来这里歇歇脚。“有热水喝,有地方坐,这个厕所可不一般。”刘现春说。记者看到,它配备休息室、图书室、母婴室和第三卫生间,还装有免费饮水机、手机充电器和擦鞋机。更让记者惊奇的是,自动抽取的厕纸用上人脸识别系统,而且人们还能在机器上查询社保信息。

  从今年8月以来,这样的公厕在铜山城区新建开放了7个。其实,它满足的不仅是百姓的如厕需求,更为广大市民打造新的公共活动空间。

  不只是拼投入,还要拼智慧。在铜山的徐州科技创新谷,软通动力正在开发一款智慧城市设计与仿真平台。在平台上,可以看到住房、安全、健康等多项指数。工作人员通过移动城市模型中的学校标志,使得教育指数由54提升为65,而对应区域的颜色也由绿变红。这一调整,也带来交通指数的联动变化,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未来,铜山将不仅拥有绿色生态,更会拥抱智慧生态,让为民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铜山区城管局长胡清华很自豪地说,“铜山的软实力,在今年有了突破性提升。”说这话的底气是铜山在城市治理方面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新办法——城管法制化。市容市貌管理是老大难,对铜山城区而言,夜间烧烤更是徐州一大景观,如何治理?“有过血的教训,城管员流过血,摆摊设点的也流过——这总不是个办法。”胡清华说,摆摊设点不过是想挣点钱,城管去了抢东西,既有经济损失自尊心也受到极大刺激,况且你收了这个摊就顾不到那个摊,老百姓会问,你公平吗?矛盾就激化了。铜山改变执法方式,只是拍张照片就走了,第二天,罚款通知书都来了,城管和风细雨作出法律解释。摆摊的也就认了,再过段时间,他们高兴了——营业的地方干净整齐了,生意更好了!城管的人深有体会,他们说:“以前靠力气大的,现在要有文化的”。

  打造南部主城是社会发展的大需要,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改善民生的大需求。今年铜山打出“六公六建”的组合拳。从城市公共厕所、公交首末站、公交站台、公共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公共道路,再到农村公共交通、改水、改厕、卫生服务站、小学校恢复、环境建设,铜山持续发力,补齐民生短板。

  一组数字记录下铜山的民生成绩单。今年新改造农村卫生服务站100个,建设农村公路160公里、村内道路200公里,实现水泥路“户户通”;再开通10条镇村公交,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铺设供水管网2350公里,到2018年让全区群众都能喝上经过水厂处理的地表水;今年先恢复房村鹿湾、茅村龙庄两所村小,逐步解决农村孩子“上学远”问题。

   留住生态底色,“一路山水到我家

  棠张镇有条流淌千年的琅溪河,10里清水穿镇而过,滋养着这座“蔬菜之乡”和“丝绸之乡”。曾几何时,美丽如玉的琅溪河在工业污染下,变了模样。今年,随着全镇大投入实施河流清淤治理,村民们记忆中那条河,又回来了。

  记者漫步在琅溪河畔,两岸绿树拂堤,一座座新型社区拔地而起,人们在宜居的美景中,见证着棠张蝶变为“四季海棠”。有感于琅溪河的变迁,棠张镇镇长郭华良在文章中这样写道:“这条河,蕴藏着文化记忆,孕育了一代代人,让小镇瞬间生动起来。

  因生态而“生动”,何止在棠张。自年初以来,数家中央媒体多次“空降”铜山,这其中,至少有三拨是为美景而来。3月20日,伊庄镇马集村被冠以“最美杏花村”两度登上央视。望着漫山遍野的花海,央视记者被震撼:“这是苏北吗?这分明是杏花春雨的江南!这是乡村吗?这里分明是一幅山水画长卷!

  “紫薇映倪园山村,乡文伴吕梁梓里”。在吕梁山风景区的倪园村,800亩紫薇园和民俗创意工坊,成为小村一景。这里坚守原有村庄风貌,不大拆、不乱建,主要把破落房屋稍加修整,房前屋后扩种黄栌、青檀和柿子树,和山村融为一体,更好地展现出石村古邑的村落形态,被住建部评为“美丽宜居村庄”。省社科院副院长吴先满即兴感言:“我们过去来调研,看到的都是荒山是石头,现在是绿色成荫,许多地方都已改成了生态旅游区,铜山的绿色发展令人瞩目。

  “打造特色田园风光,恢复自然生态,引领农村实现复兴。”王维峰有个美丽的设想,希望更多人能来到铜山乡村,“放飞心情,享受生活”。他相信,在铜山的四季里,到处是“花的海洋,水的世界”,人们可以“一路山水到我家”。

  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更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铜山环绕徐州主城区,有600多座山、40多个大小湖泊,生态禀赋独特。不过,产业结构偏重,一度让铜山付出不小的环境代价。“建设生态铜山,我们背着历史包袱,负重前行。”铜山区环保局局长鹿守恒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铜山不惜牺牲近百亿元销售收入,累计关闭“五小”企业311家;从去年开始,全区未招引和审批任何耗煤项目。就连曾经遍布街区、烟熏火燎的露天烧烤,也在统一治理下,全部被请进了屋。

  铁腕治污,美景重现。楚河清澈明净,潺潺流淌;娇山湖山林环绕,妩媚动人;无名山绿树掩映,闹中取静……这是被“美颜”的铜山,这里风景正好。

   编织特色农网,打开富民“新天地

  “在地下,我们挖出了‘金疙瘩’。”当了一辈子农民,张玉珍不曾想到,她家种的土豆,能从偏远的何桥镇马行村卖到大上海。去年11月,这里成为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为农户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如今在何桥,土豆种植规模上万亩,每亩收益能达8000元。

  作为农业大区,铜山围绕土地写好特色文章,上演一个个精彩的绿色创富故事。刘集镇举办了5届葡萄节,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产业辐射带动3000多人就业;台上村建成草莓观光科技示范园,今年5月成为江苏省草莓体验特色小镇;还有郑集的西兰花、单集的甜瓜、黄集的芹菜、大彭的韭黄等,纷纷成为市场上不愁卖的“明星产品”。铜山已定下目标,将着力打造50万亩优质稻麦生产基地、50万亩优质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农业生态观光园和5万亩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园。

  紧扣一个“绿”字和“”字,铜山在富民的征程上还用好一张“”。马坡镇有30年生产玻璃制品的传统,搭上互联网快车,产品走向了全球。“我们过去就是卖玻璃罐,现在会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订制,产品档次也不再是‘土老帽’。”九段村村民陈园园在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成为马坡两万多名网销大军中的一员,最近她还开通英语网站,将目光锁定欧美市场。目前在铜山,已形成马坡玻璃制品、房村乐器配件、茅村多肉植物、大许蜂蜜制品、三堡家具等规模电子商务专业镇、专业村30多个,从业者6万多人,年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

  致富奔小康,贫困人群不能掉队。为了拔掉“穷根子”,铜山实施精准扶贫,提出“八个全部”,即有劳动能力全部就业、无劳动能力全部兜底、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全部代缴、8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8个村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全部完成、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户帮扶全覆盖、资金投入使用管理全部到位、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全部落实,确保2019年底7.6万低收入人口如期脱贫。“大家想办法出实招,一定要打赢这场攻坚战。”郑集镇党委副书记崔尧说,最近镇里在肖楼村试点光伏发电项目,把老百姓的屋顶、院子租给发电企业,每户可每月增收上千元。

  铜山山多,境内600多个山头,曾经光秃荒芜,如今尽染青翠。

  铜山人多,130万铜山人,他们有一个共同愿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尽在铜山。

     ( 王岩  刘刚    徐尚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