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做好“十三五”粮食流通产业规划

18.08.2015  09:24

  随着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托市收购政策实行、粮食仓库维修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国家千亿斤建仓计划和粮库重建的实施以及居民饮食结构调整和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徐州市“十二五”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装备水平有了“”的飞跃。 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较“十一五”预计(以下同)增加了23583.13万元,以高大平房仓为主的新型仓容装备总量已占总仓容的43.9%,较“十一五”提高了28个百分点,添置大型粮仓机械谷物冷却机66台、环流熏蒸机262套、全封闭谷物筛选机144台、旋转输送机256台、智能空调仓房87.16万吨和安全防护设备395台套,机械化作业率占比98%,较“十一五”提高20个百分点;“三改造、三统一”后的粮库成为乡镇一道靓丽风景,大型现代粮仓机械普及应用。 二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带动了粮食流通产业的革命。 全市百家单位数字粮库和粮食收储可视化信息系统全面建成,完成建设投资2544万元,较“十一五”提高100%。粮食收购快速收纳信息化系统应用改变了传统收购人工作业向微机自动流水作业转变,有效节约了三分之二的收购时间;粮情检测系统和安防监控系统的实时快速集成,有效提高了粮食安全实时在线监测水平;数字粮库与动态监管平台的建成,有效地提高了主管机关宏观调控和粮库微观管理水平和效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期货贸易创新了营销业态,激发了各类粮网和互联网营销网络建设应用。 三是粮食购销两旺,企业经济效益全面提升。 国家托市收购政策主导下的粮食购销量创历史性新高,粮食购销总量达4402万吨,较“十一五”提高了69%,较好地执行了政策、提高了效益、服务了农业和农民。粮油工业不断扩大,加工转化效率不断提高,行业效益不断攀升,全市列统粮油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突破200亿元关口;主食产业化的发展和放心粮油工程创建活动的开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安全、营养、健康、绿色的食品。目前全市拥有各级粮食行业龙头企业35家,国家和省名牌产品10个,放心粮油创建店262家,遍布城乡。全市安全生产连年创优。 四是粮企改革稳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 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对内整合、对外合作的多种发展方式成效显著。全市收储库点整合削减了80家法人单位,规划定点了百座可发展粮库,97座小粮库退出粮食经营,进入资产处置序列;3家粮食物流园区引进了合作伙伴,工商并举,初具规模;系统职工收入稳步增长,较“十一五”预计提高10-15个百分点。 五是粮食事业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成就了“十二五”粮食事业的辉煌,市粮食局荣获“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新沂市粮食局荣获“全国粮食监督检查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徐州军粮供应站荣获“全国百强军供站”荣誉称号,徐州国家粮食储备库乔军同志在第二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中获得粮油保管员职业个人第一名,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闫显勤等4位同志荣获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市、县级各种先进荣誉满堂;全系统持证上岗人员占系统总人数29.5%,较“十一五”提高15.8百分点。欣喜之余,成绩已属于过去,未来需要思考。如何做好粮食流通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事关粮食流通事业明天的发展。

  当前,粮食生产与流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 粮食领域高产量、高收购量和高库存量“三高”叠加,给粮食安全工作带来了愉快负担,粮食生产的“地板效应”与进口价格的“天花板效应”不断增强,倒逼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农产品目标价格试行成功将推动当前托市收储政策向市场化配置转变,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主体地位将发生微妙变化,面临市场化经营的重大考验。 二是 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国退民进,对国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将产生重大影响;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有更多的社会民间资本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市场化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是 信息化飞速发展,助推粮食流通产业腾飞。“互联网+”引发了传统产业革命,大型粮商依托其人才、资金、产业技术、信贷、互联网、团队管理等优势将加快占领市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将不断深入。中小企业面对形势发展几乎束手无策,严重依赖于政策性经营,离开政策主导背景即使背上政策弱化的“救生圈”也难以在无拘无束的大海中遨游。 四是 基层粮食收储企业业务单一、效益差、流动不足、收入低,优质资源相对困乏,人才不济,业务技能、综合素质制约企业发展。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如何在未来政策与市场的杠杆变革中,立稳脚跟,承担起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任务,服务城乡居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面对。

  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困难中孕育希望,挑战就有生机。粮食行业系传统朝阳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在当前国家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背景下,国家掌控粮源、调控粮价、稳定生产的主基调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政府主导的收储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即将出现的收储难、卖粮难的“两难”问题亟待解决,但“依靠政策吃饭、依靠政府投资”的思想必须转变,务必要认清粮食行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基层粮企提档升级;务必要积极应对时代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开辟产业发展新路径,赢得行业发展新契机。笔者认为“十三五”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应立足粮食流通的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和绿色化,按照“仓储总量控制、产业规模发展、企业结构多元、‘四化’同步推进、两个效益提升”的理念,统筹做好粮食流通产业规划,夯实粮食流通事业发展基础。

  仓储总量控制, 就是控制区域仓容总量建设、压缩收储库点数量、做大仓储单体规模、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降低行业劳动生产成本。产粮县应以地产商品粮数量为上线确定仓容总量,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布局设点。“十三五”规划收储库点宜在“十二五”规划定点的基础上削减30%,同时,利用好现有的政策新建重建30%规模库点支撑未来发展。新建重建仓储库点应立足自动化作业设计,理论仓容控制在3—5万吨、占地60亩为宜,既满足现有需求,也为今后应急或发展预留一定场地。现有城镇库点应有序退城进郊,减少收购季节造成的交通堵塞、粮食出入库扬尘以及粮食熏蒸作业对城镇居民生活环境造成的污染,全面提高粮食收储能力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水平。

  产业规模发展, 就是按照现代产业集聚发展和园区化发展的理念,建设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新型平台,实现规模化经营,推进粮食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和流通,全面提高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当前中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粮食行业应以县为单位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现代粮食物流产业园,发展第六产业,引导粮油加工中小企业升级淘汰,培育和引进大公司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加强当地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直销、配送、电商等流通业态,引领品牌培育与产业升级,提高粮食收储、加工流通效率和粮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改变目前产业集中度不高、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不够、规模效应不凸显、产业经济效益低下的状况,建设政府调控更有力的产业发展和应急保供平台,夯实粮安工程基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企业结构多元, 就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发展理念和改革发展的要求,规划建设企业多元结构,实现企业经营结构多元、股权结构多元和资本结构多元,加快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走出一条以政策为导向、市场为空间、结构多元、规模发展的经营之路。在执行好政策、服务好农业、助农增收的同时,创新经营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机制、创新企业产品,打造规模经营、诚信经营、品牌经营之路,做大企业发展的格局,做强企业发展的实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县为单位加快国有购销企业集团公司实质性建设发展,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管理结构、股权结构和经营结构,推进国有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发展,盘活有效资产,内引外联壮大企业规模,真正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承担起粮食经济发展重任的规范运作的粮食企业。

  “四化”同步推进, 就是要紧跟时代发展,增强机遇意识,充分利用好当前粮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粮食流通装备的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生产智能化和发展方式的绿色化。在现代化建设方面,规划建设一批专业性强、机械化配置程度高的自动化作业粮库,规划建设一批水运、铁路和公路运输自动化作业配套设施,加快现代化粮食储藏技术、检验技术、加工技术和新型设备的应用配套,加快现代化加工厂建设,全面提高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就是要加快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借鉴B2C、O2O等成功经验,设计、融合“互联网+企业”电商经营模式,创新营销业态,顺应“互联网+”发展格局,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建设企业数据库,以信息化助推粮食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就是要大力提高企业智能化生产管理水平,推进各种智能技术、设备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智能收购、智能加工、智能物流等,全面升级改造数字粮库和收储可视化信息系统,提高实时在线监测水平,加强中心库的智慧粮库建设,加强智能流通体系建设,依托物联网实现粮食流通生产流程再造,促使粮食流通购、销、调、存、加、运等各环节的配置科学、费用降低、投资减少、效率提高、效益提升,助推粮食产业发展;在绿色化建设方面,就是要着力打造一批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现代园林生态文明粮库或企业,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粮食产业,全面提高粮食产业发展水平和档次。未来规划应大力加强顶层生态设计,尤其在新建项目和项目改造上应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充分体现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态环保。应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加快新型自动化作业粮仓建设与设计;加快现有粮仓隔热防潮保温性能改造,大力发展气调储粮、低温储粮和物理防治等科学储粮、绿色储粮手段,减少化学药剂储粮的应用和有毒气体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建设绿色粮库、绿色工厂,提高绿色生态环境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促进粮油食品安全。

  两个效益提升, 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方略,统筹社会、经济两个效益,全面促进粮食经济健康发展,提高粮食行业的社会地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安,粮食工作事关国计民生,粮食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功能性定位不可改变。粮食工作者应该长期树立并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弘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光荣传统,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创新发展思路,推进战略调整、体制创新、机制搞活、结构升级和人才培养,下大力气抓好资产重组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贯彻落实《公司法》,加强企业内部核算和资金监管,依法建立盈余公积金制度,规范运作,保障企业发展后劲;加强现代企业法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三宽四有”型的管理队伍,着力培养一批既熟悉粮食业务、又熟悉互联网应用的新型骨干复合型人才。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立起收储交通便捷、产业优势明显、规模适度集中、基础设施配套的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体系;全面建立起功能协调配套、网点布局合理、环节运转高效、调控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智慧粮食体系;以粮食质量可追溯为标志的行政执法体系和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干部队伍管理体系,为打造江苏“五粮”品牌再立新功。

  预计,未来随着农产品目标价格的建立,粮食市场将引发新一轮的优胜劣汰,粮食市场充满着变数。在这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要么有能力兼并别的企业,要么因为有用被别的企业兼并,否则无能无用惟有淘汰出局。粮食企业应抓住当前粮食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体制、机制的改革期和政策的调整期,增强竞争中的主动性,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加快企业积累,踏准时代发展的节拍,咬定发展不放松,为全面实现十三五粮食流通产业规划提供有生力量。他日中流自在行,惟有今日轸方遒,相信十三五又是一个艳阳天!(徐州市粮食局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