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经济述评:面对新常态 要有新心态
【导读】经济之声“2015年中经济述评——转型与转变”第一篇:面对新常态,要有新心态。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时值八月,高温、连阴、多雨。就像这天气一样,中国经济半年报的数据阴晴交错,困扰着一些地方政府:拿什么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型有没有抓手?转变该从何抓起? 截至目前,全国至少70个市县取消了GDP考核。然而取消之后,一些地方政府的心态很纠结,“指挥棒”不知道往哪儿挥了。 作为长期从事经济转轨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经济学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最近收到一个请求。地处中西部的一个城市,想在他的帮助下制定“十三五”规划。然而在设定经济增速目标时,出现了这样一个插曲。 迟福林:从我们的研究来看,“十三五”期间这个地方实现8%左右的增长,是有可能的。但是当地政府讨论时就提出来:我们是一个欠发达地区,我们没有两位数的增长是不行的。我说,我们要看可能性。他说不是,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必须要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不能一概而论,但在专家论证出相对合理的增长率时,仍然不由分说地要追求高增长,这反映出的问题就值得思索了。 矛盾、急躁、担忧、纠结,这样的心态与经济新常态背道而驰。新常态的概念可谓深入人心,但很多地方并没有真正理解或者没有深刻认识到它的必然性和重大意义,心态依然停留在过去。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7%的数据一出来,很多人心理有落差,有压力。 这种压力来自哪里?在国家统计局信息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看来,更多来自“惯性心态”。 潘建成:我觉得,这种压力有一部分是来自一些困难企业的反映,还有一部分来自一种心态,就是他们习惯了过去的高增长。我们长期以来GDP保持10%以上的增长,投资保持20%以上的增长。对此,很多地方政府、老百姓、企业都觉得有点习惯了,好像我们就该是这样的增长。 这样的惯性心态,则来源于面对转型与转变,一些地方政府的“本领恐慌”。曾在多地调研相关问题的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对此深有体会。 辛鸣:指望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还真不少。像“互联网+”这样一种新的经济业态,需要我们用新的本领、新的技术去支撑。但是,现在来看,我们很多同志在这些方面还不具备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准备,在现在这种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大家就习惯性地把过去的一些办法捡起来。 惯性心态、本领恐慌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是“路径依赖”,是回到一味靠投资拉动增长的老路上去。 辛鸣:其实这种现象有相当的普遍性。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讲,他们依然认为,拉动经济增长必须要投资,只要把钱投下去,速度就能起来。可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我们看到,如果投资找不到好的领域,投资就会过剩,产能也会过剩。 中国有句古话: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就是说,狂风不会吹一个早上,暴雨不会下一整天。中国经济也是这个道理,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乃至超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无论是矛盾、恐慌心态,还是急功近利、路径依赖心态,都要不得,更于事无补。面对新常态,要有新的心态。那么新的心态是什么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提出新常态时就明确指出,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平常心态就是一种新的心态。对此,专家学者几乎一致地用“平和、从容、理智”等词汇来形容。 辛鸣:我们应该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要对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小的波动感到惊慌失措、悲观失望,说“哎呀,不得了了,了不得了” 。 潘建成:如果没有一个平常心态,总是着急,总是抱着一种“救火”的心态来面对当前经济增长的回落,那就很麻烦。这样不利于我们长期问题的解决。 现实已经并不断要求我们,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面对新常态,需要对经济规律的再认识。国家统计局信息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在世界各国,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潘建成: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曾经都快过,但是又逐渐换挡,逐渐到目前这样一个增长速度。所以我想,这样一个规律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无法回避的。 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三期叠加”告诉我们,增速下降是客观规律,也是我们转方式、调结构的主动选择,不必大惊小怪。 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即使是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7%的增速,仍然相当可观。潘建成从增长的两个变量算了一笔账。 潘建成:一个是增长率,一个是增长量。虽然增长率放慢了,但是增长量其实还是在增长的。我算了一笔账:如果全年能实现7%的目标的话,那么今年比去年增加的GDP增量,按不变价计算的话,依然是六年来最高的。 事实上,除了GDP,今年上半年还有很多数据足以支撑我们“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比如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半年完成全年目标的七成以上;比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跑赢”GDP;再比如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8%;连续3个月回升;还比如投资和消费连续几个月增速回升…… 换个角度看问题,心态一变天地宽。客观理性的平常心,是新常态下应有的新的心态。然而,播撒了种子,不用心培育,长不成参天大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提醒,在保持战略定力、不彷徨、不摇摆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并非“从此一路无荆棘”,必须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辛鸣:面对经济新常态,我们不要得过且过,也不要老想搭便车。过去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我们有很多地方是搭了国际经济发展大背景或者快速发达地区的便车。别人怎么做,我也拿过来做。固然,曾经这样的办法是管用的,但是在新常态背景下,恐怕靠这样“搭便车”的做法拉动经济增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我们应该下决心来研究经济发展的深层次规律,把握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机遇。我们要去开辟“蓝海”,如果没有一种进取的精神、进取的心态,恐怕是不可能的。 (记者韩志峰 吕红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