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财长会在菲律宾宿务举行

14.09.2015  12:32

  9月10日至11日,第22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财长会在菲律宾宿务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了全球和区域宏观经济形势、区域金融一体化、财政改革与透明度、金融体系弹性和基础设施发展融资等议题。会议发表了联合声明和《宿务行动计划》。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会议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均衡,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增加,全球经济依然存在着下行风险。会议强调,各方应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增强市场信心,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应根据近期经济状况灵活调整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同时确保财政可持续性。各方重申此前在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方面的承诺,反对竞争性货币贬值,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重申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落实现有的改革承诺,解决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释放新的增长潜能。

  会议强调,基础设施发展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各方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发展与合作,包括推动PPP的发展,并为吸引长期投资者投资于区域基础设施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多边机构的资金优势和知识优势,继续加强能力建设和经验分享。

  会议认为,各方应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的能力建设与经验交流,根据各经济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循序渐进推进金融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会议强调,财政改革对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将继续加强经验分享,在防范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等方面开展合作。会上各方还就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金融市场弹性等方面的情况和经验进行了交流。

  史耀斌在会议发言中表示,亚太地区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当前形势下,APEC各经济体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力度,共同维护地区经济金融稳定;继续深化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发展与合作,继续探索包括PPP模式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促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关于中国经济形势,史耀斌表示,今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上半年实现7%的经济增长。这一增速是中国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与年初设定的增长目标基本吻合,也客观反映了潜在增长率。目前,中国正进行结构调整,解决过去产能过剩、杠杆率过高、环境恶化等结构性问题,因此不可能像过去保持9-10%的增速。但应该看到,7%的增速仍然相当可观。中国每年新增产出相当于一个中等经济体一年的GDP,在全球范围内也属于比较高的水平。

  史耀斌强调,尽管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近期金融市场出现波动,但这些只是阶段性现象,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大局,也不会影响中国推动改革开放的大方向。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投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工业,就业形势良好。下一步,中国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不断释放经济增长潜能,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增长,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此外,史耀斌还介绍了中国PPP发展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的最新进展,并积极回应各方对近期中国金融市场波动的有关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