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经济发展质量比增速重要 世界需从中国获得正能量

30.10.2015  03:42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五中全会公报:实施普遍两孩政策,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9日把五中全会中这两句话放在标题上,作为全会最吸引国内和国际目光的两项政策。报道称,“十三五”是中国在2020年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在备受关注的“十三五”经济增速目标方面,全会提出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新目标要求还包括: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等。

  “中共五中全会重要内容揭晓。”“德国之声”29日称,为期四天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周四(10月29日)闭幕。此次会议主题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

  韩联社称,五中全会公报显示出,为了迎接新常态时代,有必要对发展模式进行改革。全会公报提出5个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在开放发展方面,公报强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但是从最后的公报中,没有找到未来5年具体经济增长指标的字眼。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2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没有对GDP增长设定一个具体数字,也没有必要设定一个具体数字。中国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多一点少一点,高一点低一点已经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为未来的发展留后劲、留潜力,而不是竭泽而渔。过去我们讲保哪个点,保就是没底气的说法,不设具体点是自信的表现。

  “中国罕见地并未给未来五年设定具体经济增长数字”。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一直牵动着脆弱的世界市场神经,北京的一举一动比以往受到更密切的关注。报道称,由于全会公报并未提到“十三五”的具体经济增长目标,分析人士普遍预测中国可能将抛弃“图腾式的”7%经济增长率,就在五中全会召开前,中国总理李克强说中国不会“死守”GDP目标,而是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相反,中共看来将注意力集中在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民众福利、全面消除贫困这些衡量标准上,这些被视作是衡量增长的更好标准。

  德国财经网称,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庆祝成立100年,中国将发展目标定为在此期限前让多数中国人被纳入中产阶层的小康社会,其经济表现在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只要中国经济增长率维持在6.5%,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这样的速度显然“很温和”。虽然与中国之前的两位数增长相比有很大的下降,但这也体现出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更高质量的增长。

  澳大利亚新闻网援引比勒陀利亚大学学者马修·博思的话说,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这是中国经济再发展之前的休整。文章说,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举动,他们需要从中国那里获得正能量。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比增速重要,我们不应该“对到底是六点几或七点几太在意”。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2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没有对GDP增长设定一个具体数字,也没有必要设定一个具体数字。中国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多一点少一点,高一点低一点已经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为未来的发展留后劲、留潜力,而不是竭泽而渔。过去我们讲保哪个点,保就是没底气的说法,不设具体点是自信的表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实际上,中国GDP到2020年要比2010年翻一番问题并不大,但更重要的是实现两个同步,即GDP与老百姓收入增长同步,国民收入增长要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可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这要求我们在劳动生产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比以前更加可持续、平衡、更加科学。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加拿大记者王宁青木王伟李珍陶短房环球时报记者胡锦洋陈一吴志伟柳玉鹏】

   阅读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

  原标题:澳媒:经济发展质量比增速重要世界需从中国获得正能量

  稿源:环球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