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经济信心如何?13个调查市中南京人最乐观

29.12.2015  12:44

  昨天,《中国民众的经济信心指数报告(2015-2016)》在南京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民众总体经济信心指数为56.68(经济信心指数的数值大于50,即表明调查对象对经济形势趋于有信心,数值越高,信心越大),2016年预期经济信心指数65.72,显示中国民众的经济信心呈乐观态势,对明年的乐观预期普遍好于今年。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13市民众经济信心指数的分析中,相对来说,南京的“乐观派”是最多的。据悉,这是江苏重点新型智库标杆——紫金传媒智库首次面向全国发布的研究成果。

  从调查来看,北京、上海作为一线城市,日常消费比例仅为36.7%,说明一线城市已迈入小康并大有向富裕社会迈进的先兆。此外,这两个城市也是唯一将旅游放在明年预计消费首位的,超过了日常消费的需求,说明他们将是旅游消费主力。从内部比较来看,包括南京、苏州在内的二线城市教育、旅游消费基本持平,一线城市旅游消费多于教育消费,而三线城市相反,教育多于旅游。

  旅游成为明年除刚需外的消费热点

  民众对2016年经济信心好于今年

  据悉,《中国民众的经济信心指数报告》是数十名专家学者历经数月,对线上线下大数据进行调查研究的年度成果。发布方对北京、上海、沈阳、铁岭、郑州、洛阳、成都、宜宾、南京、苏州、徐州、深圳、东莞等13座城市共计5300个城乡居民展开调查,主要针对国家经济发展、就业形势、个人收入和消费意愿等四个方面的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向的评价进行调查分析。

  报告结论显示,民众的总体经济信心指数为56.68,指数大于50,说明对经济形势有信心。2016年预期经济信心指数为65.72,这一指数显示,总体上中国民众的经济信心呈乐观态势,特别对明年的乐观预期普遍好于今年。

  按不同地区来看,一线城市经济信心指数与二线城市基本持平,三线城市略低;东部城市的经济信心指数略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

  南京老百姓对经济信心最乐观

  报告显示,民众当前的经济信心指数是47.64,低于50。在这次调查的13个城市中,除了南京,其他城市都在50以下。另外,各城市的未来经济信心指数均高于60。

  在对经济信心指数进行分析时,发布机构根据对相关问题的调查,将所有被访者划分为“乐观派”和“悲观派”,报告显示,“乐观派”占比52.4%,比占比47.6%的“悲观派”稍占优势。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在对不同城市“乐观派”和“悲观派”的分析中,南京的“乐观派”是最多的,占比58.3%,说明南京老百姓对经济信心更乐观。

  当然,这次报告中能明显看出,南京相比其他城市来说,经济信心指数相对较高,尤其是对比邻近的上海、苏州和徐州的情况,对此,发布机构认为,造成南京地区的经济信心较高的可能原因是社会赞许效应,因为该调查于南京进行,所以无论是对于当前的经济信心,还是预期的经济信心,南京市民都给出了相对比较乐观的评估。实习生 任珈仪 现代快报记者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