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欢愉终身苦 无锡“染艾”族“男男”成主要诱因

01.12.2014  17:51

  中国江苏网12月1日讯 今天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记者日前对市疾控中心的艾滋病检测门诊进行了采访,获悉多年以来,无锡地区艾滋病感染最大的人群是男男性行为人群。一些人耽于感情,为了一时的欢愉,陷于终生的痛苦。

   “染艾”可能是稀里糊涂

  “请问这里能进行艾滋病检测吗?”11月28日下午,一位西装笔挺、拎着公文包的年轻男子走进市疾控中心疾控部。工作人员招呼他坐下,并对他的咨询情况进行了记录。

  市疾控中心疾控部副部长张轩介绍,几乎每个工作日里都有市民来咨询和检测艾滋病,多数是男性,而且以年轻男性为多。甚至还有“90后”。这些年轻人中许多是高学历,有很不错的职业。

  老钱(化名)是位新市民,在无锡打工多年。上半年花尽了所有积蓄,又背了不少贷款,给儿子置办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准备做婚房。刚刚大学毕业的小钱运气也不错,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工作、房子落实了,老钱考虑着儿子找好对象,自己做父亲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但不久他却发现了异样:给儿子介绍相亲对象,小钱却始终不愿意。上个月,儿子鼓起勇气竟然告诉父母:他染上了艾滋病。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钱先生夫妇俩都呆住了,辛辛苦苦带大的儿子居然会和艾滋病沾边?小钱并非同性恋,而是受人诱惑,做了荒唐事。

  和小钱一样稀里糊涂“染艾”的年轻人并不罕见,不久前,一位才17岁的男孩生病住院,也被查出艾滋病。此刻,他才告诉父母,因为自己贪钱,先后和几名男子发生过性关系,赚了几千元钱。

  从市五院了解到,他们收治的艾滋病人中,年龄最小的才15岁,这名少年在14岁时查出艾滋病,1年后就发病了。市五院红丝带关爱中心负责人任勇说,这些年轻人原本都有美好的前程,因为一时间没有把握住自己,就要一辈子生活在艾滋病的阴影下。更可怜的是他们的家人,辛辛苦苦培养大的孩子,“莫名其妙”患上了艾滋病。

   “男男”交往太随意

  同性恋是一种长期受到社会压抑的行为,即使在改革开放后,锡城的“男男”们也只是在几个特定的酒吧、浴场里约会。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他们的交往更加方便了。甚至通过微信“摇一摇”,就能轻松找到另一半。

  一位圈内人士表示,如今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缺少道德约束的“男男”,通过引诱、哄骗等方式来吸引涉世不深的年轻男性,甚至是未成年的学生,来满足他们的性欲。而任勇介绍,现在有一些根本不是同性恋的男性,竟也因种种原因去搞“男男”交往,甚至有人考虑通过被人包养赚钱。

  在常人眼里,提起“性骚扰”就是骚扰女性,事实上,也有男性骚扰男性的。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男男”圈里也不鲜见。有些“男男”是上司,他们就利用这样的工作关系来骚扰男性下属。

   为何“男男”感染率高

  据权威人士介绍,无锡地区的艾滋病检测中,男同性恋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阳性率达10%-15%,他们又占到总感染人群的近一半!在入住市五院艾滋病病房的患者中,约七成的患者为“男男”。这一数字与全国的统计也大致相同。

  为何“男男”感染率高?张轩介绍,“男男”通过肛门发生性行为,因为肛门的内部结构比较薄弱,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精液里面的病毒可能通过这些小伤口,进入未感染者体内繁殖。这就是为什么男同性恋比女同性恋者更加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对于“男男”如何控制艾滋病,张轩表示,关键是要让他们有固定的性伴侣,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一旦知道自己染艾,要第一时间告知对方。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男男”迫于家庭、社会压力照样结婚生子,他们就是常说的“双性恋”。这部分人群也是艾滋病疫情扩散的一个“节点”,一旦这部分人染艾,传播的几率就更高了。

   性教育:预防男性性侵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个现象。容易受到艾滋病感染的高危行为往往发生在大学里。孩子上大学后,父母都认为这段时间是人生最舒服的时候,只要给孩子学费、生活费就行了。锡城一位高校校医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诱惑也多,没有父母在身边,有些学生就把握不住自己,发生了高危行为。尽管大家都知道带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最好的方法,但年轻人往往追求刺激,铤而走险。而发生高危行为后,就忐忑不安,有时甚至是一次高危行为就导致了染艾。

  张轩说,孩子青春期后,父母就该关注孩子的性教育了,这时可以适当穿插些预防艾滋病等性病的常识。可以告诉孩子,艾滋病并不遥远。此外,可以多多观察孩子的举动,如果男孩打扮很不一样,父母就要引起注意,多和孩子沟通,让他们及早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告诉男孩,要预防男性的性侵,对于性侵行为坚决说不。 (晚报记者 吉可)

  我国15至19岁青年学生成艾滋病感染高发人群。(CFP)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