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灭火器组建民间消防队 破解旧小区消防难题

13.03.2015  11:37


长春铺在各个墙面装有灭火器

  日前,本报收到一位老读者来信反映,台江一些老旧小区消防设施不齐全,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希望记者关注此事。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个老旧小区发现,消防通道被堵和消防器材缺失是许多老旧小区的通病;不过,也有一些老旧小区防火措施做得不错,拥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老旧小区:

  消防隐患多救援成难题

  连日来,福州晚报记者对市区一些老旧小区进行走访,发现了不少火灾隐患。部分老旧小区本身就存在建筑物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的先天条件不足,在人为可控的隐患中,又以消防通道被堵与消防器材缺失的情况最为多见。

  7日上午,记者来到苍霞街道中平花园,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530多户居民。记者刚到小区门口,就发现五六米宽的狭长入口处停了好几辆车,留下的空道仅能容小车艰难通过。部门临街建筑被用作商铺和仓库,堆放着密集的纸箱。记者在小区内闲逛一圈,发现楼梯里、过道上的空地都被居民们“因地制宜”地堆放了杂物,楼道的消火栓有多处缺失。

  “消火栓好像很久之前就这样了,我们这边没有物业,没发生火灾就没人想着牵头做。”住户黄先生告诉记者。据他介绍,小区自1999年交房后,物业都是交给外面的人代管,物业费也一直没交,直到2008年6月,住户们需要办产权证,才一次缴清了之前的物业费。之后,再没有交过物业费,小区也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在仓山吉元小区,架空层堆杂物的问题普遍存在,其中不乏棉絮、床垫、纸箱等易燃物品,还有人安装地锁设置停车位。

  此外,记者通过走访还发现许多问题,如三通路上几栋未拆迁的木屋紧邻着低垂交错的缆线,五一南路安平小区消防通道被各类车辆占据、商铺店员在通道上做饭等。

  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火灾隐患,给消防救援带来很大的难题,这样的例子在福州消防部门的出警记录中并不少见。

  去年11月16日凌晨,鼓楼福屿小区三区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小区内的消火栓无法供水以及小区内车辆停放很乱,堵住了消防通道,间接影响了消防人员救火的效率。当天火灾发生后,消防人员无处接水,只能到20米开外的一处窨井里取水灭火。

  去年9月6日下午2时40分许,仓山上三路程埔头学生街城市广场一居民楼14层起火。火灾发生之后,消防官兵很快赶到了现场。由于消火栓接不出水,消防官兵们只能拉着水带一层一层地往上跑。

  前年2月17日晚9时30分左右,省直机关屏西住宅小区57栋楼楼梯间内一电表突然爆炸,引发电线起火,小区停电。居民回忆称“听到消防车的警报声很久了,却没看到车子进来”。原来小区业主的车辆停在了消防通道上,把消防车堵了半天。在小区居民的指引下,消防车才开进火灾现场。

  部门:

  培养“消防安全明白人”

  “在实际救援中我们发现,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救援难度会大一些。如果有物业,我们可以委托物业帮忙管理消防器材和消防通道。没有物业的小区,我们无法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市消防支队消防人员告诉记者。

  据市消防支队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福州消防部门已经依托政法委的综治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推行网格化管理,已经覆盖到楼栋这一级别。网格管理员要对自己网格内的房屋结构、居住人口结构、消防隐患、整改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拥有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级火灾、组织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的能力,培养“消防安全明白人”。与此同时,也鼓励市民自查,如果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可以拨打“96119”举报电话。

  记者了解到,消防部门主要肩负着监督和救援的职能,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需要政府牵头,统筹协调消防、规划、公安、城管、水务等部门齐抓共管,还需要街道、社区共同参与,居民自己群防群治、形成合力,共同消灭老旧小区火灾隐患。

  经验:

  这些老旧小区

  做法值得学习

  洪山镇长春铺:人人会用灭火器

  说起鼓楼区洪山镇的长春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旧屋区,这里建筑老旧、道路狭窄、外来人口多。可记者走进这片旧屋区看到,每隔三四户人家就摆有2个到4个灭火器,旁边就有灭火器的使用说明。巷道的显著位置都用红漆刷着消防通道的指示方向,在几条巷道的交汇处还设有消防器材存储点和火灾安全疏散图。

  “旧屋区的房子都是紧挨着的,造成了‘一线天’的现象,白天走进来都感觉很暗,如果是在夜里发生火灾,没有照明灯,小区的道路又七弯八拐的,慌乱情况下,就算是老住户也很难保证能够快速疏散出来,所以安装了照明灯,规划了疏散图。这些器材的费用和电费都是由镇政府买单的。”洪山镇安监站站长何祥市说。

  林依伯自称是长春铺的“原住民”,据他介绍,消防大队和社区一年至少两次组织居民参加消防演练,这里的老人和小孩基本都会使用灭火器。

  苍霞街道河下街:组建民间消防队

  在20多年前,台江区河下街大片木屋毗连,且道路窄小,消防车根本无法出入,加上群众的消防意识比较淡薄且自防自救能力又很弱,所以发生火灾时经常眼睁睁地看着成片的木屋被大火吞噬。1987年,时任河下居委会副主任的李永忠目睹了一场大火给居民带来的损失与伤痛,便下决心组建一支民间义务消防队。

  李永忠介绍,周边一般的小火,在消防部门赶来前,就被义务消防队扑灭了。20多年来,在台江区内的大小火灾扑救中,都能看到河下社区义务消防队员的身影。李永忠和队员们累计参加灭火300余次,为居民守护一方平安。

  这种民间义务消防队也得以推广,目前台江区共有38支义务消防队,每个街道至少有1支义务消防队,并配有必要的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自救逃生和应急照明器材等实用的消防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