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贯线"开启地铁网状时代 江宁江北首次实现地铁相通

01.04.2015  17:33

列车进入地铁三号线林场站。

龙虎网讯 今天,南京迎来了第六条地铁线。地铁三号线从江北到江宁,真正意义上从北到南,纵向贯穿整个城市。交通专家认为,三号线和一号线形成了双纵贯线的交通格局,南京的地铁也步入了网状发展的新时代。

地铁改变了人们的“移动”,更改变了人们的“活动”。三号线拉近了江北与江宁的距离——城市变小了,人们的活动空间更大了,沿线的创新动力将积极迸发。

距离近了

江宁和江北首次实现了地铁相通

打开一张南京城区地图,左上角的浦口和右下角的江宁东山地区,隔着整个中心城区,隔着长江,当年规划发展的两个城市副城就这样遥遥相望。直到2002年,我市在新一轮的地铁规划中提出,需要一条地铁线来连接这两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地铁三号线的规划成形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需要一条地铁线来连接江宁和浦口,纵向穿越整个城区,形成主城内的第二条纵向交通廊道,同时分散地铁一号线的客流压力。”市规划局的专家这样解释三号线的定位。

地铁改变的不单单是人们的移动方式,更改变着人们的活动方式,江宁和江北的发展将随着地铁三号线的到来悄然加速。

我市正在筹备江北新区的开发建设,“地铁线的开通对这一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半小时可以到新街口,更增强了人们对区域发展的信心。今后对主城和江北的界线概念将越来越模糊,而互相借力、一体发展的理念将愈加凸显。”规划专家介绍。同时,实现了与宁天城际的换乘之后,也将主城的辐射力延伸到了六合。也有专家提出,因为有了三号线,铁路林场站将来可以规划发展成为江北的城际铁路枢纽,不仅缓解南京站和南京南站的压力,更将成为江北作为新区独立发展的强劲引擎。

同样,三号线也让江宁受益良多。目前已经有地铁一号线、机场线穿境而过,三号线的到来使江宁成为全市地铁覆盖面最广的区域,也使东山与主城的距离更近了,生活在江宁的人们再也不用将去新街口称为去“南京”了。

此外,按规划,三号线还将与宁高、宁溧城际线换乘,将更便捷地沟通禄口新城、溧水、高淳等地区。

效率高了

地铁线路首次实现了网状相连

2000年底,南京第一条地铁线开始建设,15年过去,全市已经有一号线、二号线、机场线、十号线、宁天城际5条地铁线建成通车,三号线是第6条地铁线,正是这条线的建成通车,使得整个城市的地铁形成网络。

三号线将南京地铁线网全部串联起来,和运营中的一号线、二号线、机场线和宁天城际线在南京站、大行宫站、南京南站及泰冯路站实现换乘。今后还将与7条新建的地铁线实现换乘。

这么多的换乘点让地铁的运行效率更高了,三号线对于交通格局的影响还不止于此。规划中的南京北站、现有的南京站、南京南站——三号线将串联起南京这三大交通枢纽,同时通过换乘三号线还可以串联六合机场、禄口机场。不仅是城市内的交通组织更高效,城市的对外交通也因为三号线而更加有序高效衔接。

当下,地铁四号线也已进入建设尾声,届时,主城将形成两纵两横的主干地铁网,地铁也将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

经验多了

首次尝试一体化车站

经过5条地铁线的建设运营,我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介绍,在地铁三号线运营管理上,我市首次尝试了一体化车站的建设。

地铁车站的一体化设计是指地上地下的一体化开发,此次在三号线的夫子庙站已经进行了初次尝试,可以在一个建筑体内实现地铁与公交的换乘以及享受到便捷的商业服务。据了解,一体化的车站将成为我市今后地铁建设的主要形式,在一个综合体内,具备停车、换乘公交、公共自行车、超市、菜场、餐馆等功能,使之成为地铁生活的一部分。。

一体化的车站设计还包括出站口的别致风景。市民们发现,地铁车站周边的树木多起来了,有不少车站还建起了小花园。市园林部门介绍,四牌楼车站出站的地方已恢复了水杉密集的景观,共补植70株水杉;夫子庙站附近也新栽了不少法桐幼苗;南林大新庄站点已建起小花园。据统计,三号线沿线共补植各类乔木共300株。

带动力强了

沿线产业亮点全方位放大凸显

三号线的影响力不止在于交通。东南大学教授过秀成认为,三号线将使沿线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有质的飞跃,给城市的发展增添新动力,房地产、商业、文化、科技创新都将受惠于此。

如果说一号线二号线很好地放大了新街口的商业功能,那么地铁三号线则将多个科技创新点串联,这些散落的点被串联起来之后,其辐射效应就会成倍扩大。三号线一头连着高新区,一头连着无线谷,这些都是南京创新活力的迸发点,地铁线路的到来无疑会让这些创新基地对于人才和投资的吸引力增强,同时,其孵化带动作用也将直接惠及全市的科技创新产业。

三号线还是一个文化走廊,夫子庙、总统府等文化景点遍布地铁线,这些景点被串联之后,城市的吸引力将倍增,南京的旅游名片也将更加丰厚。”过秀成说。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王馨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