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今开工 卡子门将不“卡”

16.11.2015  18:33

  家住南京市江宁区东山的余先生,工作单位在秦淮区中和桥附近。每天早上,他都要赶在7点之前出门,因为开车去单位上班,无论走大明路,还是走卡子门高架、双桥门立交都很拥堵,哪怕出门晚5分钟,就可能被堵在路上。

  不久的将来,余先生上班不用起这么早了,因为江宁通往主城会建起一条新的快速路。

  11月16日,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主城东南片区路网将打通一条新动脉。

  “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开工,不仅将实现南京主城‘井字加外环’快速路系统的闭合,而且标志着南京高铁枢纽经济区的核心区——南部新城的开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秦淮区委书记,南京市南部新城开发建设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曹路宝,如是评价这一总投资20多亿元项目的重大意义。

  完成主城“井字加外环”闭合,卡子门有望不“

  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西起秦虹南路、东接绕城公路高桥门立交,全长3.8公里,预计2017年10月建成通车。届时,纬七路在大校场附近“断头”将成为历史。

  该工程是南京主城“井字加外环”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南京城市交通规划,主城的快速路骨架主要由“井字加外环”组成。其中,“”字由城东干道、城西干道、纬三路、纬七路共同组成。从2008年开始,纬七路东进工程就进入了实施阶段,不过,由于大校场机场没有搬迁,这么多年,东进的桥梁一直被围挡围着,工程无法进行下去,过大明路后就成了“断头路”。

  随着大校场机场的搬迁,“断头路”将向前延伸。该工程完工后,纬七路将直接接入高桥门立交,与绕城公路相通,使“井字加外环”的路网拼图完成最终的闭合。

  近几年来,南京主城和副城的通道不足,造成几个节点成为交通高峰时段必堵的瓶颈,其中连接江宁区和主城的卡子门高架、双桥门立交就是最大的堵点之一。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完工后,将打通双桥门立交与绕城公路环高桥门之间的联系,起到分流双桥门立交车流的作用。同时,扬子江大道、江东路、城西干道、城东干道、苜蓿园大街等南京主城南北向主干道将全部被串联起来。

  “该工程建成后,将实现主城和城东南片区的快速连接,大大缓解卡子门高架、双桥门立交的拥堵,直接带动主城东南部交通路网的建设和完善。”秦淮区及南部新城管委会工程建设负责人介绍说,未来,纬七路还将通过规划中的胜利村路,与沪宁高速连接线连接,从而分担中山门、中山东路的交通压力。

  拉开南部新城建设序幕,助推高铁枢纽经济区建设

  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穿越大校场机场核心地区,它的开工也标志着南部新城开发建设有了实质性启动。

  交通优势可以转化为功能优势、开放优势和经济贸易优势。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建设,将进一步放大南部新城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大力助推南京高铁枢纽经济区建设。

  “一子落下满盘活”,南部新城管委会将以此为契机,同步实施响水河泵站工程、大校场机场周边“城中村”改造动迁等重点项目,通过项目的推进带动片区发展。未来5年,南部新城路网和主要公共建筑计划基本建设完成,一个定位为“枢纽经济平台、人文绿都窗口、智慧城市典范”的高铁枢纽经济区将在城市南部崛起。

  南部新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颖介绍,作为南京高铁枢纽经济区的核心区,南部新城将以高铁枢纽优势为依托,集聚发展高端商务商贸业,打造具有枢纽特色的长三角北翼现代服务业平台;打造集人文特质与绿色发展、智慧型内涵与生态型品质于一体的人文绿都窗口;以智慧经济为突破,推动城市管理运营和公共服务创新,成为“产、城、人”融合的智慧城市典范。

  三层高架跨越外秦淮河,力争2017年10月通车

  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采取“桥梁+隧道+桥梁”方式,西面的起点与应天大街高架相连,东面终点为宁杭高速高桥门立交。工程计划工期为2年,总投资预计21.5亿元,力争2017年10月建成通车。

  “工程共设置2座跨河桥梁,分别为跨响水河桥和跨外秦淮河桥。”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建设方、南京智慧新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云桥说,该工程将对现在的响水河桥进行改造。首先在响水河与外秦淮河交汇口附近建一座泵站,把响水河由外河改为景观内河,将响水河河堤从现有标高13米降低至8米多,然后重新建一座宽62.5米的新桥。响水河桥往东,则以隧道的形式下穿国际路、冶西一路、冶修路和苜蓿园大街后出地面,然后以三层高架桥形式跨越外秦淮河。全线在苜蓿园大街西侧设一对隧道进出匝道。

  从效果图上看,跨越外秦淮河的三层五幅高架桥非常大气、美观。“一层平桥连接友谊河路地面环岛,二层桥连接宁杭高速高桥门立交,三层桥与规划中的胜利村路高架桥衔接。”马云桥介绍说,一层桥两幅,设为单向2车道,并设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二层桥两幅,设为单向3车道,连接宁杭高速公路;三层桥一幅,设为双向4车道。纬七路东进二期工程的隧道部分全长1.5公里,设为双向6车道,地面道路设为双向6—8车道。

  记者还了解到,工程规划设计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为基、科技为要、文化为魂”的理念,通过道路照明、绿化景观、安全岛等设计增加交通的舒适性,运用智能交通系统实现智慧管理,并进一步挖掘地域文化特征,为绿化、照明、隧道洞门建筑设计等工程细节提供文化元素支撑。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