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胜利日,媒体“大阅兵”

16.09.2015  09:41

      ■编者按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中国首次举行胜利日大阅兵,宣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正义立场,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强烈共鸣。这一盛事,必将在中华民族史册和人类和平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样重要的时刻,这样高度的自信、昂扬的斗志、有力的声音,如何传递给人们、如何走向世界是媒体的责任。在这场规模宏大、万众瞩目的大阅兵中,媒体虽然没有作为一个“方队”接受检阅,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各媒体对大阅兵、对抗战胜利70周年的报道就是在接受一次“大检阅”。

        本期《传媒周刊》用4个版的篇幅让媒体也来一次“大阅兵”,以全面呈现媒体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主题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5版聚焦各大媒体对9月3日大阅兵这一盛事的重点报道;6、7版选取了典型案例,讲述不同媒体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推出的特色报道;8版通过采访3位参与大阅兵报道的记者亲历,带领读者再次感受盛大的阅兵现场。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举世瞩目。这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军威,宣告了中国珍爱和平、保护和平的决心。同时,这次活动也是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展现。从传媒角度而言,我国各大报纸对这次重要的历史事件高度重视,在报道中,比策划、论篇幅、拼形式、抢速度、较立意,展现新时期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风采,被称为一次纸媒“大阅兵”。

        论篇幅 比分量

        在阅兵报道中,全国各主要媒体浓墨重彩进行报道。头版头条、连续数版已经不能反映媒体的重视程度,出版专刊是对活动最高规格的礼遇。在报道角度方面,除了报道活动相关的现场场面外,也延伸至历史档案、各界反应,还有抗战老兵、仪仗队队员等人物报道。

        9月4日的《人民日报》出版了8个版的《阅兵特刊》,分为铭记、荣光、和平、礼赞、捍卫、足迹6个篇章。“铭记篇”刊登了评论文章《胜利属于正义和平 胜利属于人民》;“荣光篇”刊发文章《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为老兵喝彩;“捍卫篇”的《金戈铁马,守护和平》报道,以阅兵式上的武器为线索,详解我军参加阅兵的武器装备;此外,“和平篇”聚焦了阅兵式上的外军方队与代表队。《人民日报》在头版还通栏刊发阅兵分列式全景大图,极具冲击力。《光明日报》以前4个要闻版,后7个版的《胜利日特刊》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经济日报》16个版全部与阅兵活动有关,除前8个版的要闻和广告外,后8个版为《胜利日庆祝特刊》。《解放军报》用36个版面的《阅兵专号》,详解阅兵队伍,剖析阅兵方阵,介绍国之利器。

        《北京日报》在阅兵第二天的16个版全部报道阅兵的内容,该报的《广场观礼 共同见证》版面中,图注为“昨天一早,一位穿着八路军纪念服装的小观众从广场中喜悦地跑来参加阅兵式”的图片,生动、活泼,视觉冲击力强,令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9月4日的《南方周末》做了《胜利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刊》,28个版从5个角度进行报道,其中“将士再集结”部分的11个整版,主要介绍参加天安门城楼阅兵的抗战老兵和军人的情况;“我的阅兵”部分采访了我国历次阅兵的亲历者,请他们追忆从1949年开国大典一直到2015年阅兵的点点滴滴;“历史的深处”部分,《那一天,我们在“密苏里”——日本投降签字桌上的风云》等文章显示出“比历史更深邃的,是我们的省悟”的主题。整个特刊丰富、立体,体现了《南方周末》一贯的独立思考。

        当然,用专刊、特刊形式报道胜利日阅兵的媒体非常之多。《经济日报》《浙江日报》《广州日报》《北京晨报》《解放日报》《法制晚报》《新民晚报》……这些报纸就像阅兵方队中的一个个仪仗队队员,精神百倍、斗志昂扬,同时,大家在同题报道中又有各自的个性和差异,如《浙江日报》刊发《满腔爱国情,高歌胜利日——浙江各地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掠影》,《广州日报》刊发《微博聊阅兵 广东人最嗨》文章,《北京晨报》刊发《阅兵话题,刷爆朋友圈》等,显示出不同媒体的差异化和本土化特点。

        争高度 较深度

        在阅兵报道中,报纸的立意高下主要通过自主报道来体现。而社论、评论员文章、言论在报道胜利日阅兵时,直接亮明观点、吹响号角、升华主题、诠释意义,这些内容体现报纸的报格、媒体人的思想水平,既显示高度,也体现深度。

        《人民日报》9月4日9版的文章《胜利属于正义和平,胜利属于人民》立意高远、感情充沛、文采飞扬。其中开篇讲道:“这一刻,江河涌起波澜,山岳为之震颤;这一刻,承载多少记忆,凝聚多少期盼……红旗招展,步履铿锵;铁流滚滚,鹰击长空……历史潜流深沉,现实激越豪迈,70多年前那场旷日持久的血战,在亿万人民心中再次激起巨大回响。”评论指明这次阅兵的意义:“这是一次捍卫历史的纪念;这是一次守望和平的检阅;这是一次振奋精神的盛典;这是一次迈向未来的启程;能看到多久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

        《南方周末》在头版发表文章《纪念胜利日,阅圆中国梦》,成为该报纪念专刊的点睛之笔。文章写道:“70年后的今天,抗战记忆对于塑造现代中国人的自我身份认同,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正因如此,我们关注这场因胜利而生的阅兵,期待从中阅出中国人实现中国梦展开新的胜利里程。”

        9月4日《经济日报》第4版《英雄、历史、平和的交响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由该报记者自己采写:“今夜诉说衷肠,今夜跨越时光,只为人类续写正义、和平的篇章。在旗帜、鲜花、歌声、舞蹈的海洋中,晚会进入尾声。走出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上华灯璀璨,岁月静好。从苦难中走来,从历史中走来,中华民族正在与世界携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这样文艺范儿的句子,为宏大的阅兵报道注入了具体的细节。该报的《胜利日庆祝特刊》刊发的关于9月3日阅兵的侧记《豪迈的篇章 和平的呼唤》,显示出了《经济日报》的报道实力和魄力。

        9月4日的《湖南日报》出版了包括12个版的阅兵专刊,该报3版的评论员文章《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发出对湖南人民的召唤:“我们要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大好局面,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湖南应有的贡献。”

        《法制晚报》评论《让孩子继承我们的纪念》角度新颖,评论入情入理。文章指出:“在9月的蓝天下,让我们每一个成人、每一个孩子都把抗战精神、英雄精神的传承当成‘开学第一课’。学好了这一课,我们就有了披荆斩棘、战胜自己的勇气,就有了不断向前行进,实现梦想与胜利的强大力量。”

        讲形式 拼创意

        阅兵作为国家庆典,仪式感极强,画面极为振奋人心。阅兵报道首先通过形式冲击人心。各大报纸也在讲形式,拼创意。

        《广州日报》头版以整版刊发仪仗队全景图,将头版主标题《胜利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设计成红色大屏幕的图样,标题用白色字,居右,屏幕上出现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检阅部队图片。全景图片与习近平总书记阅兵图片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9月4日《北京晨报》将1版和24版打通,呈现宏大的全景式阅兵画面。标题《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用黑色字。《新京报》A04、A05两版通版介绍《9.3阅兵十大看点》,以红色跑道形式贯穿9时到20时的重要活动,跑道上压图片和提示一目了然又十分美观。

        9月3日的《法制晚报》也打通了1版和24版,不同的是,通版由两张图片组成,除了阅兵照片外,还有空中梯队直冲云霄,“空中彩练”长空舞的画面,有效地展现了阅兵的震撼感。该报的A08、A09版中的《领队头“彩”》《远程利箭》配图将多种战机组成一幅图,绝对需要专业人士费不少工夫才能制作完成,效果当然也十分惊艳。

        摄影版是《中国青年报》的特色和品牌,一直为该报增色。在9月4日的胜利日阅兵报道中,《中国青年报》4版摄影版刊发的9幅图片均为报社记者自己拍摄,这些图片有思想、有主题,画面语言丰富,在全国各报主要采用新华社图片的背景下,显得与众不同。

        9月3日的《羊城晚报》将A01版和A08版打通,标题《胜利日,大阅兵》出在报眉处,使整体效果宏观又突出,另外,在封底版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竖排,加红框。文章下面再加两张小幅现场照片,特别引人注目。

        抢速度 留温度

        经过数年探索,我国传统媒体在实践中勤奋“拓荒”,在数字化大变局中耕耘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众多拓荒探索中,业务流程重组优化,从新闻“搬运工”转为新闻“深加工”是题中应有之义。体现在这次胜利日阅兵报道中则是,纸媒已经进入“中央厨房”时代,大家把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等各种资源调动起来进行立体化报道。

        相较于日报,晚报在时效性上更胜一筹。北京多家报刊亭摊主反映,9月3日当天,《北京晚报》《法制晚报》在上市一小时内被抢购一空。据了解,读者对这两种能当天反映庆典的媒体充满了期待。在人们被震撼、自豪、激动情绪感染之时,特别希望通过可以拿在手里的媒体,回味和放大内心的情绪。而且,这一期报纸还显得很有纪念意义。

        在天津,9月3日《今晚报》以4个通栏整版的篇幅,推出彩色特刊《胜利日大阅兵》。今晚报社社长、总编辑刘凤山说:“作为下午印刷出版的报纸,《今晚报》在出版时间上具有优势。因此我和编辑记者都有着一种油然而生的职业兴奋与冲动,一定要以《今晚报》的视角和特色,以特刊的形式搞好胜利日大阅兵的报道、编出特色版面。”然而,对于下午出版的报纸来说,在等候新华社通稿、照片上,却遇到了难题。《今晚报》值班总编辑决定启动事先预案,把新华社的即时快讯结合央视现场直播情况,综合成一条消息;从央视直播和网上报道中寻找需要的图片。经过审核后,确认无误,开始组版,从而保证了当天《今晚报》的及时出版和发行。

        《人民日报》以“中央厨房”的采编平台,把过去单一的纸媒操作,变为多渠道推送。《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公众号立体化锁定读者眼球,显示出了国家媒体应有的吸引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报的微信公众号在9月3日当天发布数次,在时效性和频次上都占据优势。《今晚报》的时效性也体现在媒体融合中。9月3日,该报除了发布文字稿、视觉大图、专题视频外,还利用HTML5技术制作阅兵专题两个,一个在微信推广,一个在网页版发布。9月3日阅兵式当天,《今晚报》官方微博共发布微博74条,总阅读量175万多,转发3479次,评论1104次。

        在台(平台)、网(网站)、微(微信、微博)、端(客户端)、电(电子商务)综合运用的当前,读者手持移动终端——手机,就可以阅尽传统媒体无限风光,也算是新闻“检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