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忆87版红楼:修鞋工演妙玉 售货员演元妃

12.05.2015  17:25

  “我是镇江人,我母亲是扬州人。《红楼梦》元妃省亲,其中湖面观灯部分镜头是在瘦西湖拍的。刘姥姥找巧姐部分镜头是在瓜洲拍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被誉为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扬州更有缘作为这部经典传奇的戏份拍摄地之一。昨天下午,应市文广新局、本报等共同邀请,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登上市图书馆“扬图讲堂”,主讲“艰苦奋斗拍红楼”,揭秘当年拍摄这部经典之作的幕后故事。

  和《红楼梦》有奇缘

  访英受刺激提议拍古典名著

  我年轻时不成气候,读书不用功,考试不及格,一到暑假就愁升不了级,唯一好的是英语。一年暑假,上海戏曲专业学校招高二肄业生,我去考了,一次、两次都没考取,最后塞进去了。一比,感觉自己的文化知识太差了,演戏也不怎么会演。我得读书啊!我到21岁,才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我是误入“戏途”,也是一种缘分。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我和《红楼梦》也是奇缘。

  1979年,我到英国广播公司访问,一件事情刺激了我。对方改编了各国名著,录像带发行全世界。中国很多东西为什么不能改编呢?

  回头,我向领导报告,领导问拍什么?我说四大名著中《红楼梦》好拍一点,其实这是外行话。别看没有打打杀杀,其实很多微妙的细节、曹雪芹的寓意都很深奥。当时,我连《红楼梦》都没看完。没想到,拍摄意见被中央电视台采纳了。周汝昌、冯其庸等老一辈红学家,也都全力支持。因为那时文革结束不久,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有的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连古典名著都没怎么看过。

  央视拨款办学习班

  导演演员先熟读《红楼梦

  拍摄从哪里着手,谁来改编?红学家坚持第一回到第五回绝对不能删,是全本《红楼梦》的缩影,是大荣枯,从荣到败的过程。

  前五回,我们编了五六集戏。87年春节晚会后,拿出来亮相。结果反映不好,看了半天,宝玉、黛玉、宝钗在哪呢?看了半天是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后来,我们听了建议。第一集演一半黛玉出场。

  我知道《红楼梦》深刻,提出给我一年时间读书。领导同意,还给我找了招待所,老老实实学。

  谁来导演呢?我首先找越剧电影《红楼梦》的导演,对方没兴趣。后来找了北影厂四大导演之一,一天对方突然心肌梗死,不可能参加了。又找电视台另一位导演,对方嫌拍摄时间太长。在台里大家都叫我“王大胆”,所以最后,我自己赶鸭子上架。

  选演员,选多大的啊?黛玉进府,也就十一二岁,居然能写出《葬花词》这样高水平的诗词,可能吗?这是文学形象。选的时候,选年纪小的,17岁到20岁之间,面嫩。各行各业都可以找。3个人跑遍全国,选了60个人,让我来定。

  我对这些演员不了解,演员对角色也不了解。那就一起读书。中央电视台拨了10万元办了学习班,在圆明园附近一个招待所,所有人只有周六才能上街。看一遍不懂,看第二遍。大家上午读书,下午做小品,晚上琴棋书画。一点皮毛不懂,很难胜任。

  找演员成大难题

  修鞋工演妙玉 售货员演元妃

  四十天以后,宣布角色。

  演妙玉的是修鞋工,演赵姨娘的是沈阳饭馆跑堂的,演元妃的是南京百货公司文具柜台的售货员。

  我忠实原著,但是还会搞错,比如把“宁荣街”错成了“荣宁街”,宁是哥哥,荣是弟弟。

  当时,他们从四川选演员带回录像,我认定邓婕能演十二钗中的一个。学习班开班,她来了,一看个子很小,但是她太上镜头。3个人竞选王熙凤的角色,邓婕最合适。在身高上,拍电视时可以垫高。当时,领导还推荐了一个有力的竞争者,最后让我定,对此,我很感动。当时,只有一个编剧同意我的意见。

  银钏的扮演者,是北京工厂的工人,一天,在饭馆里吃饺子,被剧组人员碰上了,就找她谈话。她到了剧组,他们厂子里来了几个男子汉,保驾,怕她遇上坏人。“赵姨娘”是自己硬要进入戏班的。演戏时的那个酸啊,真是很难找。

  《红楼梦》当时选演员难,谁也不愿意来。选摄像师,对方嫌周期长,怕耽误终身大事。于是我让摄像师把女友请来当场记,后来发现,对方是演探春的料。

  陈晓旭自荐演黛玉

  为减压,允许“宝玉”恶作剧

  林黛玉演员的入选,是《夜幕下的哈尔滨》作者告诉了陈家《红楼梦》拍摄的事情之后,陈晓旭给我写了信,还写了诗《小麻雀》、《柳絮》,写得非常好。林黛玉有诗人气质,陈晓旭能写诗,是一个条件。我回信,让她到北京见面。选中了,报销旅差费。没选中,自费。那天下雨,她来了,她还不到80斤,太绝了,太难找了。整个样子,就是林黛玉。就是鼻子高了一点。结果,她真的变成了林黛玉,命薄。

  贾宝玉,先找了戏曲学校的一个小伙子,不怎么愿意,搁了下来。后来我到峨眉山选石头,有人建议欧阳奋强见我。他进来了,光着头,拖着鞋,娃娃脸,我一看有门。我要他到剧组,坐飞机去。一听坐飞机,他乐坏了。

  剧组还为他办了一期学习班。他紧张极了,我出招:允许你在剧组里恶作剧。

  京剧票友唱《枉凝眉

  演员中途生变,出现两个迎春

  王立平,流行歌曲作曲家,她找到我说:“我愿意把我的黄金年代奉献给《红楼梦》。我觉得,《红楼梦》不仅是要老年人喜欢,也要让年轻人喜欢。

  她是科班出身,而且有雄心壮志,可用。

  唱《枉凝眉》的,是长春的一个化验员,喜欢戏曲,会唱京剧。她是一张白纸,变成《红楼梦》的唯一演唱者。

  服装怎么办?化妆怎么办?我请教了红学家,他们说:这本书,无朝代可考。可以集中中国最美的仕女服装,变成《红楼梦》的风格。总的要符合,明末清初,也要符合现代审美。

  一天,我在家,一个女子背着画夹来了,在山东话剧团工作。画得挺有水平。服装得了飞天奖服装奖。

  在拍戏中,也遇到很多阻力。拍了一半,迎春找我,吭吭叽叽,说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我急啊,戏怎么办啊。她是话务接线员,一开始是被剧组否定的,是我留下了她。我反复考量,同意她走。跟她同班的是巩俐,在班里是五朵金花。我当时想,日本《血疑》有两个妈妈,观众照样接受。于是找了汽车公司的员工,出现了两个迎春。

  演赵姨娘的演员,酸得可爱,后来遇问题,我们中途换了一个演员,大家也没有发现。

  一场戏促成3对姻缘

  扬州“平儿”最终携手“贾芸

  元妃省亲的戏份,先选了颐和园昆明湖、北海,最后觉得瘦西湖不错。元妃观灯,美术设计搭了7米高的牌楼,湖面上改造了两条船,湖面上有很多灯,远处岸上也有很多灯,用了供电部门、蓄电池厂、工艺厂、工程队等一个月时间,每一条小船上用的是蓄电池,费了很大劲。

  扬州的沈琳在剧中扮演平儿,后来和“贾芸”走在了一起。柳湘莲的扮演者侯长荣和“香菱”走到了一起,还有“贾琏”和化妆师走在了一起。

  这帮孩子十七八岁,顽皮。吃饭艰苦,经常戏一停,就吃。我说不许吃道具,道具吃了再买,报销不了。这些丫头小伙生气了,角色该吃道具的时候,不吃。

  当年机关干部误餐费一毛五,夜餐费两毛五,我在电视台工作,一个月加在一起九块钱。当时的剧本写了几个月,一共七千块,三人分。现在,写一集电视剧本5万块以上。

  演员欧阳奋强,除了单位工资,可以领伙食补助、住房补贴、起早补贴、夜餐费、搬运费,演员动手搬东西给一点钱,某一个月加在一起六十七块两毛;陈晓旭,一百一十九块一毛,是因为搬运得多;薛宝钗,一百二。

  不敢自称“经典

  能给60分就非常满足了

  现在大家说起来经典,酸甜苦辣,我没法说。

  拍完之后,照例开观摩会。我溜了,我解脱了。周汝昌曾说,87版《红楼梦》是“首尾全龙第一功”。《红楼梦》这本书是经典,但是这部剧不能说是经典,如果能给60分,就非常满足了。

  拍的时候,也不是原封不动照搬原著,探春远嫁,书中寥寥数语,我们却拍了四五分钟。

  去年9月13日,开机30年,我回忆了很多事情。我现在觉得,我们拍的诗意不够,内在的含义、深刻性没表达出来。《枉凝眉》中说的奇缘指的是什么?金玉良缘、木石前盟是怎么回事?太虚幻境可以砍,因为当时技术条件做不起来,但神瑛侍者、绛珠仙草的神话故事应该表达。这是我感到非常遗憾的。 记者 桂国 文/图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