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不只中国有 送钱压岁哪家强?

17.02.2015  02:47

   越南:感受压岁钱“变味儿”烦恼

  越南是一个中国文化保留得比较好的国家。除越南华人外,大部分越南本地人也会庆祝春节。

  在越南,孩子们和大人都会在春节期间收到红包。儿女们在春节前给父母红包,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大人之间也会在拜年的时候也互相给红包,表示送出祝福。

  从前,越南人过年给孩子的压岁钱一般只是小面额,象征性地给个500或1000越南盾(1元人民币约合3400越南盾),有时不给钱,就给块糖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越南人也有同中国人类似的压岁钱“变味儿”的烦恼。

  按照眼下越南的行情,根据个人关系的亲疏远近,压岁钱一般从5000到10万越盾不等。原本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是体现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如今却成了一种负担。

  越南网站有这样一个笑话:一名农村妇女的哥哥在城里做官,每年大年初二,她就让自己孩子到大舅家串门,以便能得些压岁钱,有一年竟拿回了300万越盾,比种田一年的收入还多。

  越南专家因此呼吁,应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压岁钱的含义,合理使用压岁钱,让这一传统习俗发挥积极作用。

   新加坡:不比钱数比个数

  新加坡人在春节送礼的时候不以礼物的贵贱衡量情意的轻重,而是以是否能讨得口彩作为选择礼物的根据。其中一个好彩头,就是红包。

  在亲戚朋友之间,甚至是公司年终聚会时,大家都会互相送红包,而且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小孩子。有时候会送给邻居,甚至是打扫卫生的阿姨。

  所以每到春节这几天,当地人都会准备厚厚一叠红包,礼尚往来,一般红包里就放2~10新元(人民币10~50元)。虽然钱不多,但大家并不介意,因为“攀比”的是拿了多少个“红包”,而不是拿了多少钱。

  临近春节的时候,无论是商场,超市还是公司,答谢顾客的方法都是送一打崭新的红信封给顾客,给顾客过年的时候当红包装钱用。既给商场打了广告,又非常实用。

  在新加坡人看来,“红包”的作用在于调节气氛,增添温馨,是区别其它节日的一项内容。

   澳大利亚:成家儿女照样收

  在中国,给红包的习俗由来已久,但如今这个传统不再是中国人的“专利”,澳大利亚人也喜欢在特别的日子,比如生日或圣诞节,给小辈发红包,以此作为礼物的替代品。

  不同于中国人把钱塞进红色的信封或用红色的纸张包钱,在澳大利亚,红包经常是圣诞卡。人们会把钱放在贺卡里,并一起塞入信封,再在信封上写上要给人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红包不限于孙辈,即使成年或已成立家庭的儿女,澳大利亚人也不吝钱袋,照样包红包。

  红包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在于,在圣诞购物季,商场往往爆满,挑选礼物十分费时又累人,而包红包无需花费很长时间逛商场。

  除了红包外,澳大利亚还流行另一种现金礼物——礼品代金券。这种代金券可在大型购物中心使用,有的甚至还可以用来看最新的电影。

   美籍华人“无论收到多少,开心最重要

  每年春节,美国众多华人家庭提前一两周就到银行换些崭新的1美元、5美元和10美元的新钞票。一些银行知道华人的习俗,会特意为华人客户准备小面额的新钞,有的还会准备一些免费的印有银行标识的红包,借机提升银行形象。

  在多数华人家庭,1美元至20美元的红包是比较常见的。因为红包里不需要包很多钱,所以一些家庭会开心地包上几十个红包,偶尔发给共事或相识的“老外”,让他们也感受一下中国新年的快乐。红包多数装有2美元或5美元,关系比较亲密的是10美元和20美元。

  在多数美国华人眼中,红包纯粹是为了增加过年的喜悦。孩子们一般没有攀比红包的习惯,家长会教育他们“无论收到多少,开心最重要”。

  美国华人也不会利用给孩子的红包掺杂其他的隐性含义,比如通过给孩子一个大大的红包拉近与家长的关系,因为那样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会使家长尴尬,甚至警惕,破坏了年味儿。

  每到春节,大人们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零用钱,称为“压岁钱”,希望用这些零用钱“换来”平安吉祥。那么,“压岁钱”因何而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一说认为,源于北宋的一次偶然事件。

  据史籍《桯史》记载,北宋神宗年间,某年春节的夜晚,当时的朝廷枢密副使(副宰相)王韶的小儿子南陔,跟随着大人在汴梁的街头观灯游玩,不料,被歹人给掠走。歹徒准备勒索一笔钱财。

  在逃跑的途中,正巧遇到朝廷的车子经过,聪明的南陔大声呼救。歹人因为害怕,连忙放下南陔,仓皇逃跑,南陔最终得救。后来,宋神宗得知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

  此事流传到民间后,人们纷纷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过年的时候,专门给孩子们一些压惊的零用钱,并称之为“压岁钱”。逐渐地,春节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就成为我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

  “压岁钱”原是为了给孩子压惊(免受惊吓)并且安慰孩子的,以求孩子能平安快乐地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给压岁钱的习俗逐渐传到国外,其意义已由压惊转化为美好的祝福与期盼了。

   (编辑:张天宇;文字来源:新华网、中国广播网、中国日报网、西安晚报等)

   ========东南亚========

   越南:感受压岁钱“变味儿”烦恼

  越南是一个中国文化保留得比较好的国家。除越南华人外,大部分越南本地人也会庆祝春节。

  在越南,孩子们和大人都会在春节期间收到红包。儿女们在春节前给父母红包,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大人之间也会在拜年的时候也互相给红包,表示送出祝福。

  从前,越南人过年给孩子的压岁钱一般只是小面额,象征性地给个500或1000越南盾(1元人民币约合3400越南盾),有时不给钱,就给块糖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越南人也有同中国人类似的压岁钱“变味儿”的烦恼。

  按照眼下越南的行情,根据个人关系的亲疏远近,压岁钱一般从5000到10万越盾不等。原本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是体现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如今却成了一种负担。

  越南网站有这样一个笑话:一名农村妇女的哥哥在城里做官,每年大年初二,她就让自己孩子到大舅家串门,以便能得些压岁钱,有一年竟拿回了300万越盾,比种田一年的收入还多。

  越南专家因此呼吁,应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压岁钱的含义,合理使用压岁钱,让这一传统习俗发挥积极作用。

   新加坡:不比钱数比个数

  新加坡人在春节送礼的时候不以礼物的贵贱衡量情意的轻重,而是以是否能讨得口彩作为选择礼物的根据。其中一个好彩头,就是红包。

  在亲戚朋友之间,甚至是公司年终聚会时,大家都会互相送红包,而且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小孩子。有时候会送给邻居,甚至是打扫卫生的阿姨。

  所以每到春节这几天,当地人都会准备厚厚一叠红包,礼尚往来,一般红包里就放2~10新元(人民币10~50元)。虽然钱不多,但大家并不介意,因为“攀比”的是拿了多少个“红包”,而不是拿了多少钱。

  临近春节的时候,无论是商场,超市还是公司,答谢顾客的方法都是送一打崭新的红信封给顾客,给顾客过年的时候当红包装钱用。既给商场打了广告,又非常实用。

  在新加坡人看来,“红包”的作用在于调节气氛,增添温馨,是区别其它节日的一项内容。

   ========走出亚洲========

   澳大利亚:成家儿女照样收

  在中国,给红包的习俗由来已久,但如今这个传统不再是中国人的“专利”,澳大利亚人也喜欢在特别的日子,比如生日或圣诞节,给小辈发红包,以此作为礼物的替代品。

  不同于中国人把钱塞进红色的信封或用红色的纸张包钱,在澳大利亚,红包经常是圣诞卡。人们会把钱放在贺卡里,并一起塞入信封,再在信封上写上要给人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红包不限于孙辈,即使成年或已成立家庭的儿女,澳大利亚人也不吝钱袋,照样包红包。

  红包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在于,在圣诞购物季,商场往往爆满,挑选礼物十分费时又累人,而包红包无需花费很长时间逛商场。

  除了红包外,澳大利亚还流行另一种现金礼物——礼品代金券。这种代金券可在大型购物中心使用,有的甚至还可以用来看最新的电影。

   美籍华人“无论收到多少,开心最重要

  每年春节,美国众多华人家庭提前一两周就到银行换些崭新的1美元、5美元和10美元的新钞票。一些银行知道华人的习俗,会特意为华人客户准备小面额的新钞,有的还会准备一些免费的印有银行标识的红包,借机提升银行形象。

  在多数华人家庭,1美元至20美元的红包是比较常见的。因为红包里不需要包很多钱,所以一些家庭会开心地包上几十个红包,偶尔发给共事或相识的“老外”,让他们也感受一下中国新年的快乐。红包多数装有2美元或5美元,关系比较亲密的是10美元和20美元。

  在多数美国华人眼中,红包纯粹是为了增加过年的喜悦。孩子们一般没有攀比红包的习惯,家长会教育他们“无论收到多少,开心最重要”。

  美国华人也不会利用给孩子的红包掺杂其他的隐性含义,比如通过给孩子一个大大的红包拉近与家长的关系,因为那样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会使家长尴尬,甚至警惕,破坏了年味儿。

   ========“压岁钱”习俗从何而来北宋找源头========

  每到春节,大人们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零用钱,称为“压岁钱”,希望用这些零用钱“换来”平安吉祥。那么,“压岁钱”因何而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一说认为,源于北宋的一次偶然事件。

  据史籍《桯史》记载,北宋神宗年间,某年春节的夜晚,当时的朝廷枢密副使(副宰相)王韶的小儿子南陔,跟随着大人在汴梁的街头观灯游玩,不料,被歹人给掠走。歹徒准备勒索一笔钱财。

  在逃跑的途中,正巧遇到朝廷的车子经过,聪明的南陔大声呼救。歹人因为害怕,连忙放下南陔,仓皇逃跑,南陔最终得救。后来,宋神宗得知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

  此事流传到民间后,人们纷纷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过年的时候,专门给孩子们一些压惊的零用钱,并称之为“压岁钱”。逐渐地,春节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就成为我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

  “压岁钱”原是为了给孩子压惊(免受惊吓)并且安慰孩子的,以求孩子能平安快乐地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给压岁钱的习俗逐渐传到国外,其意义已由压惊转化为美好的祝福与期盼了。

   (编辑:张天宇;文字来源:新华网、中国广播网、中国日报网、西安晚报等)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标题:红包不只中国有送钱压岁哪家强?

  稿源:环球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