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流金淌银” 监管“步步为营”
从半年报看工商注册登记改革的宽与严
10月9日讯今年3月1日,国务院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在全国拉开帷幕。半年来,各地围绕着“宽进”与“严管”,在国务院的大框架下不断推出创新之举。这些举措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效果,风险防范又有怎样的考量?连日来,记者在南京进行了深入调查。
改革:取消注册资本限额
提醒:不必过于担心“皮包公司”
南京大学大四学生张元近日注册了一家电子科技公司。“以前最低注册资本要10万元,根本不敢想,现在一元也能办公司,这对我们大学生创业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南京市3月1日起取消了企业法人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南京市工商局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改革半年“经济户口”变化情况:全市新登记各类企业23265户,同比增长59.71%,基本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数据;注册资本(金)1397.1亿元,同比增长132.22%。
有意思的是,半年间南京新登记“1元”企业12户,1亿元以上企业186户。南京市工商局注册分局副局长徐宁介绍,新登记企业中,“1元”企业只占0.05%,而1亿元以上企业占总数的0.8%。
他坦言,无论注册“一元公司”或“亿元公司”,都是合法的;至于是否合理,则应当交给市场去检验。国家为了防范风险,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企业信息必须公示。他认为,不必过于担心“皮包公司”。“如果对方是一元公司,你可以选择不与其交易;而亿元甚至数百亿元注册资本的自然人注册公司,其实是将原本有限责任公司的‘有限责任’变成了‘无限责任’。”
改革: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
提醒:“证前抢跑”会受查处
南京市前不久发布了通知,将原来22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缩减为13项,除此范围以外的行政许可不再作为市场主体设立的前置条件。
“除了金融、证券等13项外,其余都可以先领取营业执照,主要是方便创业者可以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抓紧做起来,比如租房、招工等等一些没有营业执照无法开展的工作。在领了照后,可以一边办这些事务,一边去办许可证,能大大节省企业开办的时间。”徐宁说。
计划开办“家庭农场”的杨森庆最近领到了高淳区第一家“先照后证”营业执照。他准备开办的家庭农场,将从事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餐饮服务和农业观光服务,“办营业执照正赶上改革,当晚就给我了。”据统计,一个多月来,该市已有1360家企业享受了“先照后证”的改革红利。
徐宁提醒,“前置”改“后置”,不等于取消许可证,在领了营业执照、但还没拿到许可证的情况下经营是要受到查处的。
为防止在“照”与“证”之前形成管理断档,南京市工商部门正积极与市政务办合作构建企业信息推送平台。“工商部门向平台推送工商登记信息,平台自动判断与审批部门的关联后,可以推送给后者;后续审批监管部门的行政许可信息,也将推送至平台共享,从而实现工商登记与后续监管的无缝对接和互联互通。”
改革:简化放宽住所登记条件
提醒:住宅办餐饮一般不予登记
南京市前些时出台新政,按住所类型和行业类型对住所登记手续细化,列明了正面清单。申请人利用非独立住宅作为住所(经营场所),从事计算机系统服务、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8种经营项目,工商登记部门可以直接予以登记。
居民楼里不能办餐饮等扰民项目?徐宁说,原则上肯定是不允许的。但是,上述办法中还有一条补充,“确因特殊情况需要予以登记的”,那么,会有一系列的防范措施:首先要征求利害人关系人意见,拿到“本单元全体业主对此表示同意或不反对”的意见书;在得到环保、消防等部门的书面同意后,规划部门还要责成申请人在住宅单元门口进行不少于10天的公示。
“南京工商”的微信最近晒出了一张邻里聚会的照片。主人名叫张吉钊,最近在鼓楼华阳佳园小区租了一楼住宅,成功办理了营业执照,经营项目包括:信息咨询、预包装食品及散装食品、批发与零售。在这过程中,他得到了20位邻居的签字同意。
本报记者杭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