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近8成土地流转流出了多重“红利”

20.02.2017  09:39

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记者昨天从市委农工办最新统计数据获悉,目前我市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26.57万亩,占承包总面积的76.7%,土地流转率在泰州名列前茅。

 

76.7%土地已流转

 

土地经营权流转在我市已经推行多年,去年,为进一步明确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市委农工办、市农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经营权、保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建立起严格的土地流转准入机制,对流转项目人资质审查、土地流转规模和期限控制、加强流转土地用途监管等逐一规范,并在泰州地区率先提出农村土地流转指导规模。意见实施以来,全市土地流转工作高质量有序展开,以我市生祠镇为例,去年,薰衣草种植、彩叶苗木培育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争相入驻。该镇下辖的18个行政村,17个村九成以上土地完成流转。

 

目前全市流转千亩以上的经营大户有10户,百亩以上的有1300多户。参与流转的主体既有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示范带头的村干部,还有一些龙头企业,他们都参与到规模土地的招投标环节。

 

据市委农工办最新统计,目前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到了26.5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6.7%,高于泰州平均水平。

 

亩产值”从300多元到近万元

 

土地流转有好处。”昨天在生祠镇利珠村,村民朱坤良、李金桂等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

 

3年前,朱坤良尝试把自家的4亩农田租给果蔬种植大户刘红,种植黄桃和油桃。

 

土地流转前,每年的农忙季节,一家人都要到地里忙活,但是效益很差。去掉种子费、农机费、农药费等,不算上人工,一亩土地一年最多收入三四百元。土地流转后,我除了轻轻松松收取上千元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到农业基地打工,子女们安心进厂务工,现在一家人一年净收入至少有10万元。”朱坤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被刘红集中起来的200多亩土地全用来搭建钢架大棚,不仅种上了果树,还套种了西瓜、香瓜等蔬菜瓜果,亩均产值近万元。“果树全部进入盛产期后,估计一年净收入二三十万元没问题。”刘红说。

 

规模经营衍生出多重“红利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推动土地、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市委农工办副主任王振玉说,土地分散必然造成项目分散,农业新技术推广难,政府对农业投入很多,但收效有限,农民增收困难。土地流转带来的土地连片经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拥有多年种植历史的香沙芋享受了土地流转的“红利”,多年前,香沙芋曾一度面临品种退化、产量下降、附加值低等现实问题,种植面积始终难有突破。土地流转加速、要素集中集聚投入以后,新科技的引进和应用,香沙芋脱毒组培、机械化种植、深加工等问题迎刃而解,围绕香沙芋开发的芋圆、芋胶等10多个新产品也陆续上市,市场价格超出普通香沙芋的3倍以上。

 

土地规模化经营还让统一植保成为可能,摒弃过去滥施农药化肥的陋习,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王振玉介绍。

 

除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近两年我市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农业科技推广水平、土地产出效益、农民收入、村集体收入和秸秆“双禁”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如今在我市田间埭头,机耕路密了,新品种推广容易了,秸秆“双禁”期间,村干部“严防死守”的压力减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