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青春文学出版,密码在哪里?

31.07.2015  18:31

              当下,我国的作家、出版者和评论者在青春文学读物提供方面,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国青春期孩子的阅读需求主要由同年龄段作者来满足,这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作家、出版单位、评论家该如何共同努力,给青春期孩子面临的困惑、孤独、困难以成熟的引导呢?对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回避,不是办法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国作家很少涉及青春文学创作,与作家、出版者、评论者将爱情、死亡等视为青春文学禁区的固有观念有关。

        共青团大连市宣传教育中心刘东工作室主任刘东说,当代青少年生理发育期提前,心理发育期延后,在学习、生活观念和行为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现代的少年,在12岁左右就开始进入发育期,心理也相应出现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不会因为作家不写就不发生。而往往由于成人作家不涉及青春文学内容,反而使青春期的孩子更迷茫。刘东认为,作家应该直面这些变化,在观念和创作题材上努力寻求新的突破,为青春期的孩子点燃心灵的火炬。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也认为,没有关在玻璃罩里的成长,对青春期的孩子保护、禁止,闭口不提青春期的变化都不是办法。大家爱孩子,又不在青春文学读物方面下功夫,这是不行的。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则认为,如果说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青春文学作家从事的则是灵魂的基础工程,决定着人类心灵的根基和底色。青春期的孩子仍然是孩子,只是长高了的大孩子,仍然处于灵魂打根基、涂底色的阶段。因此,关注青春文学,责任重大,创作出版都不可忽视。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也认为,青春文学是少儿类出版单位需要重点关注的出版门类。出版单位应该融入时代大潮,正视青春期儿童的需要,出版者为此责无旁贷。

        破译密码,找出逻辑

        青春文学的创作出版有着自身的密码和逻辑。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知识折旧快,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特点,很多成人作家已经很难深刻理解青春期的孩子。这就体现出作家、出版者和评论者深入生活的必要性。铁凝提出,要关注青春期儿童的生活形态,与孩子倾心交谈,忧乐与共,从业者才能破译密码,找出逻辑。

        李敬泽也希望从业者能够把青春期当一门学问,通过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理性研究,加强青春文学读物的出版能力。李敬泽说,青春期的压力、焦虑,都会反映到青少年的成长中去。这就需要作家、出版者、评论者真正下功夫对青春期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具体深入的认识。

        刘东则认为,青春文学写作也离不开人性的范畴。作家都是“厨师”,酸甜苦辣都要涉及,而主料是人性,他相信,只要把人性写出来了,孩子们紧闭的心灵才会打开。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儿童文学出版中心副主任汪玥含认为,创作出版青春文学读物一定要紧贴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青春,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青春文学。作家应该沉静下来,关注当下孩子们青春期所遇到的重大问题、重大主题,深入到孩子心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情感需求,这样才能创作出帮助他们安全跨越青春的、受欢迎的出版物。

        加大评论,开辟阵地

        青春文学读物出版的繁荣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除了需要作家、出版者的努力外,也需要评论者,包括管理部门、家长、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

        作为评论界代表,《文艺报》文学评论部主任刘颋认为,我国目前青春读物数量少、内容苍白,青春文学批评理论更是空白,这对于引导创作、繁荣出版十分不利。为了尽快改变现状,从现在开始就需要着手建立青春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儿童文学评论家、教授方卫平则认为,对于青春文学读物,批评界的关注是对其成长的一种帮助。

        业内人士认为,给青春文学设奖不失为一个引导创作出版的良策。对此,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进呼吁,应该设立青春文学专项奖,这将对壮大青春文学创作、出版大有裨益。

        白冰则建议,应该在现有《文艺报》“儿童文学评论”专版的同时,至少出版一种面向全国的儿童文学理论核心期刊,这对繁荣青春文学短篇作品的创作将有重要意义。  (范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