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峰会今天开幕 两岸携手,新模式促进新融合

03.11.2015  14:39

  新华报业网讯 今天,2015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将正式启幕。

  从2008年9月在江苏发轫,紫金山峰会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巩固深化,自2012年起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上升至最高层级,成为继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会商谈、海峡论坛后又一个两岸交流平台。以两岸企业家为主体,以汇聚企业家智慧、加强对话交流、深化产业合作为特色,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已经成为最具权威性、开放性、务实性的两岸经济界高端交流合作平台。

  今天起,来自海峡两岸的800多位知名企业家和经济专家将汇聚金陵,围绕两岸产业的融合发展和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走向等重大议题,分享智慧,共谋成长。

  历届紫金山峰会硕果满枝

  2008年9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两岸都面临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为应对挑战,苏台企业界携手共谋振兴民族经济、打造民族品牌之策,首届紫金山峰会在南京举办。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为指导单位,南京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台湾、江苏知名企业负责人130余人出席。首届“台湾名品交易会”随之落户南京。

  2012年9月第四届峰会,主承办单位35家,中央领导出席,进入两岸最高层级,成为以两岸企业家为主体,以汇聚企业家智慧、加强对话交流、深化产业合作为特色的交流合作平台。

  2013年7月,两岸企业家峰会社团分别在北京、台北成立,300多位两岸知名企业家和工商团体负责人加入峰会成为会员,选举产生峰会领导机构,曾培炎先生、萧万长先生当选理事长,盛华仁先生、江丙坤先生担任副理事长,一批两岸政经产学界知名人士受邀担任峰会顾问和特聘专家。峰会两岸理事会分别下设宏观经济、能源石化装备、金融、信息家电、成长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生物科技与健康照护、文化创意等7个两岸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峰会大陆秘书处设在江苏省台办。同年举办的2013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成为两岸企业家峰会理事会成立后举办的首届年会,也是新一届“升级版”年度峰会。

  去年12月,两岸企业家峰会在台北国际中心举行,800多名两岸企业家代表就推进产业合作及两岸经济合作的宏观政策等议题深入探讨,达成多项重要共识,交换31项合作协议或意向书之签约文本。

  注入经济合作新动力

  年年岁岁会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15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以“创新合作模式,促进产业融合”为主题,针对多项具体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以期为两岸经济合作和产业融合注入新动力、探索新路径。

  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引导两岸企业携手参与,推动两岸中小企业和青年加快创新创业步伐,是本届峰会的一大看点。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司长田锦尘、台湾世新大学、东吴大学讲座教授薛琦、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汪涛、台湾AppWorks之初创投创始合伙人林之晨等两岸代表,将以“‘一带一路’——两岸合作新机遇”、“创新创业创客——扩大两岸民众参与面”等为题各抒己见。

  宏观经济、能源石化装备、金融、信息家电、成长型和中小企业、文化创意、生物科技与健康照护等7个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分别举办专题论坛或分论坛,有望达成一系列合作成果和意向,为明年以至今后两岸产业合作明方向、定目标、探路径。

  “创新+效率”的连锁效应

  台北世界贸易中心董事长王志刚曾说,“台湾的优势在创新,大陆的优势在效率。效率加创新,其利可断金。

  江苏与台湾产业合作基础坚实,互补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面对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大背景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从深化苏台各领域交流合作出发,我省提出打造台资产业集聚、台企创新发展、台商投资环境、两岸交流交往“四个新高地”目标。紫金山峰会的举办,为打造“四个新高地”提供了新机遇。2013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期间,我省出台多项新政,提出合作层次突出“”,载体建设突出“”,发展环境突出“”,两地产业合作喜讯不断。

  截至6月底,我省批准台资项目超过2.5万个,实际到账台资680多亿美元。其中今年新批项目200多个,到账台资逾12亿美元。这些台资项目普遍规模大、实力强。全省台企500强中,九成以上年度营业收入超3亿元。台企在大陆获利前50强,九成在江苏有布局,其中前20强全部在江苏有重大投资。

  而今,苏台两地产业互融、经济共赢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旺旺、仁宝、富士康、正新橡胶等一批大型台资企业,顺应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加强研发,企业实力不断壮大。与此同时,台资企业落户江苏也带来了资金、技术、先进理念和管理人才,促进开放型经济成长。统计显示,苏台两地贸易额在两岸贸易总额中占了近1/4。上半年,苏台两地实现贸易216亿美元,占同期大陆对台进出口总额的24%。

  汇聚智慧、加强对话、深化合作,本届紫金山峰会一定会给两岸产业合作引入更深层次,推向更广领域。

  本报记者邵生余 新疆伊犁日报记者何 荣

原标题:

编辑: 金勇、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