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辞世 从此地球上少了一个外星人

18.06.2016  14:35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辞世 从此地球上少了一个外星人 - 新浪江苏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辞世 从此地球上少了一个外星人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现代快报6月17日电(记者 胡玉梅 安莹)他一辈子研究UFO,他是一位热情的天文科普专家。人们遇到天体奇观,比如流星雨、日食月食、还有“飞碟”,就会想起他,记者们更会第一时间给他打电话采访。然而从此,这条采访热线再也接不通了。

  现代快报记者今天中午获悉,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著名行星科学家王思潮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于6月17日11时33分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

   最后一条微信转发是“夏季星空

  凡是涉及天文科普,王思潮会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微信里更新,如今,他的微信永远定格在6月14日,最后一条微信转发的是“四季星空(一)-夏季星空”。

  这是一位非常慈祥和蔼的老人,在科技记者心目中,他是一位“有求必应”的科学家。几乎每个月,现代快报记者的邮箱里,都会收到王思潮的科普文章。

  这也是一位很“”的老人,去年,王思潮建立了微信“媒体交流群”,在这个群里,他会在第一时间分享自己的心得,有关于UFO分析的,有关科学前沿的。一直到6月14日,在群里他还转发了两条微信。今天中午,很多记者得知王思潮辞世的消息,纷纷在群里,哀悼他。“惊闻噩耗,难以接受,从此,我们失去了一个领头人。”一位记者说。

  现代快报记者还了解到,就在辞世前10天的6月7日,老先生还专门登上紫金山天文台为天文爱好者们做了一堂地外行星的讲座。

   他是最早研究陨石的科学家

  而对于王思潮来说,他和星星的不解之缘,要追溯到半个世纪前。1957年,广东省高考状元不是别人,正是风华正茂的王思潮。以他当时的成绩,填报国内任何大学的任何专业都不成问题。可他选择了北京大学的天体物理专业。北大毕业后,王思潮来到了南京,来到了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开始寻找太阳系最古老的记录。他到图书馆查询资料,发现陨石正好跟太阳系同岁。那是1970年,江苏东台正好落下了陨石。于是王思潮就提出了要研究陨石的设想,这在当时国内天文界可以说是开先河。从那以后,他就与陨石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30多年后,陨石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天文学界的一个新的方向,现在紫金山天文台专门设有研究这一领域的天体化学实验室。

   他曾预言:最快20多年人类将接触外星文明

  最令人关注的是,王思潮研究外星文明40多年,在两年前,他还甚至做出大胆的预言,最快25年,人类将真正接触外星文明。

  王思潮曾说:“通过近40年研究,我发现每逢年份末尾数字是1、2、7,就容易发生重大的UFO事件。比如:1971、1981、1991;1972、1982、1992、2002;1977、1987、1997、2007年。

  通过对100多次典型UFO事件的研究,王思潮将UFO分为10多类。“其中,螺旋状、扇状、光团状UFO和飞碟状UFO很可能与外星飞行器有关。

  王思潮坚信“地外文明”的存在。他说:“光银河系就可能有25亿颗具有先进技术的智慧文明星球,茫茫宇宙中至少还有96%的部分,人类尚不清楚。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探索未知事物。

   他是现代快报的老朋友

  5月22日~29日,现代快报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在南京德基广场举办了“天外客——大型星空陨石科普展”,就在展览的最后一天上午,王思潮还专门来到了现场。他说:“最近一段时间比较忙,在赶有关外星人的书稿,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次展览的报道,一直想来看一看,正好赶上展览的末班车了。

  当天老先生兴致很高,他一走进展览现场就被很多粉丝认了出来,纷纷走上前去向他问好,天文爱好者们都争着和他合影留念。

  在展览现场,老先生最赞赏的一个环节是“宇宙提问墙”,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各种宇宙提问,老先生花了40分钟的时间把每一个孩子的问题都看了一遍,还笑着赞赏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