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贯省党代会精神】连云港市“三个坚持”开创工作新局面

21.01.2017  00:04

连云港市司法局围绕省党代会精神,以“全面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为总目标,以富民导向、创新驱动、从严要求推动司法行政工作转型出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是坚持办好惠民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努力把惠民实事办实办好,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司法行政的温度。初步拟定系统内十件法治惠民实事,分别是:构建“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市县乡政府法律顾问配备率达100%、实现县区医患纠纷调处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园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受援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在信访、公安、法院等部门普遍设立律师工作室、推动监狱服刑人员困难家庭远程会见帮教视频系统县区全覆盖、开展“海英草”普法志愿者行动、建立连云港市特困群体(茗馨花园)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司法鉴定机构法律援助工作、组建“蓝天碧水”律师公益服务团。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加快推进司法行政“转型出关”。扎实稳健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大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自身创新。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以解决律师工作“新三难”问题为重点,突出解决律师调查权问题。健全律师执业权利救济机制,推动律师依法参与涉法涉诉案件化解工作等。推动司法鉴定与审判、检查工作对接协调,继续推进公证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进一步发挥改制的优势和活力。全面推行“互联网+”司法行政服务模式,加强社区矫正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健全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加快数据中心建设、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提档升级,推动大数据与司法行政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为省市实现创新驱动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职能,加强“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产品研发。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法律服务,重点引导法律服务业在做好诉讼服务的同时,加大非诉讼服务力度,及时预警、有效防范企业重组、破产和职工分流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强化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服务,组建由律师、公证员和人民调解员组成的“蓝天碧水”公益法律服务团,为连云港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及时高效的法律服务。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为高水平小康社会营造优质的法治环境。直面新形势、新常态下的民生诉求,让司法行政结出更多的富民成果。在法治宣传教育上,强化法律接受观念,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普法载体,注重普法实效。继续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猴娃”说法》普法系列动漫。抓住“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关键主体”的国家机关和“关键环节”的行政执法,开展精准普法。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益民服务,形成电脑、电视、手机三屏联动的普法新格局。在公共法律服务上,增加法律服务有效供给,将普惠优质的服务推送到群众身边。建立法律援助参与申诉案件代理制度,设立试点,逐步开展因不服司法机关生效民事和行政裁判、决定,聘不起律师的申诉案件办理工作。实施青年律师“青蓝工程”,推行“证据清单”制度。深化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司法行政服务站、人民调解委员会“三站点”建设,提升司法行政服务站的专业服务水平。优化公证服务产品供给,提供有针对性的公证业务和服务产品。在矛盾纠纷调处上,深化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实现提质增效。加强人民调解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建立统一的调解员职业准入条件。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力争年内全市85%以上的医调委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逐步将人民调解机制引入消费、校园、旅游等纠纷领域,鼓励有条件的商会、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民事商事仲裁机构等设立商事调解组织。运用“互联网+人民调解”服务网络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远程调解、微信调解、电视调解。在特殊人群管理上,强化教育矫治,确保特殊人群管理教育落实到位。加强矫情研判,全力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尤其是重点社区服刑人员在管在控。进一步拓展“内网管理智能化、外网服务移动化”能力,形成社区矫正机构与社区服刑人员及被害人、被害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即时联系沟通。积极推进市、县区社区矫正协会设立,发挥行业协会的枢纽作用。全面开展后续照管试运行工作,健全远程视频会见系统,解决服刑人员困难家庭会见难问题。延伸社会帮教触角,强化社会帮扶载体,进一步规范县区安置帮教管理服务中心平台、打造县区安置帮教工作志愿者协会平台、打亮县区阳光就业扶助基地平台、做实社会走访帮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