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江苏经验”

15.03.2016  09:48

  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向在场的代表披露:“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引发各方媒体和网友们的高度关注和热议。率先尝试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在坚持党政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相促进、整体帮扶与精准帮扶相衔接、外部帮扶与激活内力相配合的思想指导下,我省创新探索并形成了精准扶贫的“江苏经验”,生动诠释了“扶持谁”“谁扶持”“怎么扶”这三个现实问题。

   扶持谁?

  扶贫资金精准到“滴灌

  “我省精准扶贫是对低收入人口精确识别、动态管理,采用‘实名制’将帮扶资金落实到帮扶对象,根据帮扶对象实际情况,实行‘一户一策’、分类帮扶,确保帮扶对象直接受益,促进帮扶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成效最优化。”省财政厅农业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实现“扶真贫、真扶贫”。

  家住宿迁市沭阳县沂南村的贫困户胡道军一直“望天收”,不但存不到一分钱,还因孩子上学欠了几万元外债。2012年,我省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耿圩镇组织贫困户到县农广校学习养鸡技术,村支部书记胡艺刚帮其到镇信用社贷了1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联系鸡苗,协调饲料赊销。胡道军买来3000羽鸡苗,当年出栏肉鸡  1.5万羽,获利4.5万元,还清欠账3.6万元。2013年,出栏肉鸡3.5万羽,利润10万元,2014年扩大规模,净利润20万元左右。

  “切切实实感受到扶贫的实惠,现在我走路腰杆直了。”胡道军称,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今正着力打造自己的肉鸡品牌,通过网络进行市场销售,引领鸡农致富热潮。

  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我省“十二五”时期扶贫建档立卡的411万农村低收入人口,整体实现4000元预期脱贫目标。省财政实际下达扶贫专项资金46.6亿元,比“十一五”增长43.4%,“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安排扶贫专项投入将超过60亿元。

   谁扶持?

  “五方挂钩”汇聚合力

  “在国家开展的各个扶贫开发重大行动中,我省没有国定贫困县和贫困村,扶贫开发所需巨大投入均由地方筹集。”据省扶贫办相关人士介绍,江苏建立了“五方挂钩”帮扶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汇聚合力。所谓“五方挂钩”,即确定苏北经济薄弱县(市、区)后,组织省级机关部门、部省属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苏南发达县市与苏北经济薄弱县建立挂钩帮扶关系,发挥各方优势,加强帮扶支持,不脱贫不脱钩。

  以“十二五”扶贫开发为例,省委、省政府对苏北19个县(市、区)建立了“五方挂钩”帮扶小组,有247个单位参与挂钩帮扶。2012~2015年,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含实物折价)74.39亿元,其中,无偿资金10.  51亿元,项目资金63.88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4397个,其中帮村项目3393个。实践证明,这一机制发挥了政府、社会、市场等多重作用,通过利用机关、院校、企业、苏南地区的人才、技术、管理、信息、资金设备等优势,有效帮助了苏北经济薄弱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开发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这一机制增强了经济薄弱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苏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该负责人表示。

  怎么扶?

  实现从“输血”到“造血

  3月8日,天气骤变,风大雨大,盐城市滨海县最低温度瞬间降到0℃以下,但该县扶贫办副主任许世兵却忙得一头汗,他正准备去八巨镇前案村去调研。“今年是新一轮精准扶贫,我们要挖掘脱贫奔小康更多潜力。”他说。多年的扶贫实践,让基层扶贫人员逐渐发觉只有增强造血功能,才能蓄积后发优势。

  2011年,前案村村级负债近90万元,设施不配套、邻里矛盾多、基础差,是省财政厅重点挂钩帮扶的经济薄弱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202户、低收入人口576人。滨海扶贫重点放在“产业+就业,项目带动富民;资本+资产,资源配置强村;基层+基础,民生建设保八有”上,同时将土生土长、创业有成的朱立雄推至村党总支书记,村民们“要我富”变成“我要富”呼声更加强烈。在兴建苗木花卉基地过程中,自愿加入合作社的低收入农户占比达81.2%。2015年全村积累已达8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

  “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向‘造血’转变,金融扶贫要跟上。”省财政厅农业处相关负责人称,扶贫小额贷款已成为效果好、具有江苏特色、深受低收入农户欢迎的一项扶贫开发政策措施,不仅为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插上了“金翅膀”,也成为了放大财政扶贫资金效应的重要杠杆。

  据省扶贫办副主任朱子华介绍,“十三五”时期,江苏把新一轮扶贫开发定位于“减少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上,力争到2020年使300万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同时,12个省重点帮扶县(区)分批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