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做香囊绘彩蛋 端午节传统民俗文化悄然回归

21.06.2015  09:06

龙虎网讯  昨天是端午节,不少市民全家聚在一起包着各式各样的粽子,多个社区也组织了带有民俗特色的邻里互动活动,有的家长还带着孩子到景区、公园体验传统文化习俗。

从餐桌上的粽子,到孩子们手脚上缠绕的彩绳,再到路边小摊兜售的香囊……这个端午节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正在回归人们的生活。

孩子学包粽子送长辈,邻里包粽子打擂台献爱心

端午小长假,除了去超市、菜场采购各种馅料的粽子,有不少市民在家中亲自动手包粽子。

建邺区兴隆街道桃园居社区的赵莉告诉记者,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这是千百年的中国传统。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端午节一放假就嚷着要和她一起包粽子。

小时候每年临近端午节,妈妈就到芦苇塘采摘苇叶,放在清水盆里浸泡,之后晾干收藏,等着端午节时包粽子用。”赵莉对儿时过端午节记忆犹新。

赵莉的儿子王蒲自豪地说:“我妈妈什么粽子都会包,我想让妈妈教我包粽子,包好了送给在盐城的爷爷吃。

昨天,与王蒲一样在家包粽子的孩子不在少数。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家楼必生认为,孩子传统节日在家参与包粽子,能让他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民俗,孝心、爱心也在悄然回归。

6月19日,在玄武区锁金村街道锁三社区,邻里还自由组队开展了包粽子擂台赛。比赛中,1000多个三角形、长条形等各式各样的漂亮粽子在居民们手中诞生。比赛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将这些“爱心粽子”送到了社区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以及孤寡老人家里。

当天,在我市莲子营、三条营、乌衣巷等社区,社区的居民和志愿者也包出了一个个饱满的“爱心粽”,让居民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赛龙舟、做香囊、斗蛋,景区端午民俗活动熏陶游客市民

赛龙舟、包粽子、斗蛋、斗草、做香囊、沐浴兰汤……我市不少公园、景区推出的端午节民俗活动,让游客和市民感受到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味道。

昨天上午8点半,莫愁湖湖面上,一艘艘彩色龙舟昂首前进,船上的鼓声、号子声,岸边的加油呐喊声相互交织,充满节日的喜庆氛围。在抱月楼前,几名衣袂飘飘的汉服美女,正在教游客“斗蛋”、“斗草”、沐浴兰汤、制作香囊。其中尤以“斗蛋”现场最为热闹,参赛选手脖子上挂着一个彩色绒线编织的网兜,里面装着一枚鸭蛋。两人为一组进行PK,将鸭蛋取出后,蛋头对蛋头、蛋尾对蛋尾相碰,先碎裂的一方即被淘汰出局。不少孩子围拢在跟前,玩得不亦乐乎。

在夫子庙的桃叶渡休闲街区昨天也有一场“端午文化盛宴”。祭祀、吟诵楚辞、“射五毒”、包粽子、编五彩绳……记者在现场看到,几名大学男生正在比试“射五毒”,每人持箭3支,轮流射击墙上挂着的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这“五毒”画像。“在古代,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外,还有辟邪之意。古人为了预防五毒之害,便印画这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其上,或射箭,使其不能横行。”活动组织方介绍说。

亲自参与民俗活动,让孩子们记住并传承传统习俗

在专家看来,加强对孩子传统文化的教育很有必要。节日不需要拘泥于繁文缛节,只要记住节日的主题,就不会妨碍他们品味节日的文化内涵。

昨天在仙林举行的一场端午民俗节庆推广活动中,老手艺人现场教授孩子们手绘彩蛋、编五彩鸭蛋网。十三中锁金分校的初一学生宁建铭尝试了画彩蛋,还与妈妈一起成功编出了五彩鸭蛋网。“今天了解到了很多关于端午节的民俗知识,真是开心。”宁建铭说。

现场教授手绘彩蛋的市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王高飞说,虽然孩子们从书本上也可以了解到传统民俗文化,但亲自参与可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像端午画彩蛋,寓意团圆和去毒,在书本上孩子可能不大理解,但通过互动和参与,孩子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传统民俗也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高勇也认为,我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端午节是个很好的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时机,应该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并传承下去。

这几年,传统文化习俗渐渐开始回归。不过,要代代传承,还需要顺应时代变化,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高勇表示,像传统的香囊,具有防蚊虫的功效,如今的香囊更多的是装饰性的。这就要根据百姓的诉求,在款式上一点一点地变化,但保平安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不变的。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张璐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