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南京粮食大观》蔚为大观

20.10.2016  13:11

  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南京粮食大观》,在2016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中与读者见面。由国家粮食局、国家农业部、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全国妇联、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主办的世界粮食日主会场设在南京,活动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粮食局承办。《南京粮食大观》不仅从历史的视点阐述了南京几度成为国粮的一个储备中心和漕运中心,还从现实角度论证了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记录了国家放心粮油工程在南京市场实施的状况,展示了“十三五”规划中构建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南京粮食大观》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可读性将成为本届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国家主会场设在南京的一个宣传亮点。
  南京是一座特大型城市,每天要消费一千万斤粮食产品,其中百分之六十需要外地供应。《南京粮食大观》解读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其中包括粮食生产基地,粮食收购、储备监管、仓储物流、监测检验、依法管粮等到市场体系中遍布全市城乡的298家放心粮油店,保障着市民餐桌上的粮食安全。
  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南京粮食大观》发表了刘聪、姜有山、李正金的专题论文;南京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的增幅度为0.30°C/10年,高于全球平均的增温率(0.06±0.02°C/10年),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多发,造成全球粮食产量的大幅波动。中国是粮食进口国,到2020年,粮食进口将加大到1亿吨以上。黄澜在序言中指出:不能选择性地规避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自产与进口两种资源的主要关系,简单而不顾长远地将粮食安全推给“市场”,给粮食安全留下隐患。“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南京史称“十朝都会”,又是水陆交通枢纽,不仅是粮食集散地,还是粮食政令的颁布地。《南京粮食大观》据史载,南京在东晋至隋唐时的300多年中,称“琅琊郡”,电视剧《琅琊榜》其实就是“南京榜”,又有人工开凿的漕运溧水胭脂河及天生桥,六合、江宁等地的土圆仓等粮食文化遗产,可以挖掘为粮食文化的教育和旅游基地。
  《南京粮食大观》略古详今,主要记录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现代粮食,图文并茂,首次收录了1953年至1990年南京地区使用的粮油票八枚,不仅有历史价值和收藏性,还使读者在不忘历史的感慨中珍惜粮食。(《南京粮食大观》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