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粮油质量监测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9.04.2016  12:15

 

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6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80号)两个文件的出台,将粮食安全的列入中央对地方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江苏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苏政办发〔2015〕131号)明确将建设放心粮油工程,创建放心粮油店活动纳入省政府对地市级人民政府的考核内容,《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6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的通知》(盐政发〔2016〕1号)更是将“放心粮油”及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建设工程纳入2016年市政府2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对县级政府年终绩效考核分值。各级政府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实施办法,如何抓好落实,其关键在于加强粮食质量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通过科学的方法、先进的仪器设备、一流的人才去得以实施,要做到“有机构、有设备、有人员、有经费”。

一、我区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的现状

大丰区目前能做从事粮食质量检验检测的机构有大丰区市场监管管理局和大丰区粮油检测防治中心。

新组建的大丰区市场监管管理局,综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卫生等几个部门的职能,特别是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职能得到了加强,该机构为行政管理机构,其质量检测结果具备完全法律效应,但据调查,其检测机构虽能对成品粮油常规指标进行检测,但不具备对呕吐毒素、重金属、农药残留含量等质量指标进行检测的能力。

大丰区粮食局的粮油检测防治中心是盐城市县市区局中唯一保留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七人,由于无经费来源,目前该机构与区粮食购销总公司合署办公,工作人员平均年龄54岁,检测机构每年承担省、市粮油品质调查,最低收购价粮质量检测,地方储备粮质量检测及为基层企业提供仪器校正、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工作,检测方式简单,只有基本的检测仪器,不具备成品粮检测能力,特别是呕吐毒素、重金属、农药残留含量的检测能力为零,其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具备法律效应,目前现有的检测能力,与县级粮食部门所承担的职责有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对检测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二、我区粮食质量监测人才队伍现状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机构建设,关键还是要有人干事,有人才支撑。粮食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过去一直吃计划饭,干职工队伍的整体学历不高,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强烈。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市场的放开,行业发展前景不被社会广泛认同,对人才几乎是没有吸引力。各粮食大中专院校纷纷“改头换面”,培养的不再是粮食专业人才,即使部分院校仍设有与粮食经济与技术相关的专业,学生就业时也不愿选择粮食行业,尤其是基层粮食企业。粮食行业从此不但没有专业人才的输入,而且这个时期正值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进入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攻坚阶段,基层企业大都是“一刀切”买断工龄下岗分流,绝大部分有知识技能和经管营理才能的人被下岗分流的大潮席卷而去,择优而飞。目前基层企业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且年龄偏大。

大丰区粮食局的粮油检测防治中心人员编制七人,因全系统人员结构老化,2008年以前,中心实际从事粮食质量检验检测的只有一人,其余人员分岗到其他科室岗位,机关近二十年来,先后通过自主招录、人事部门统一招考的方式进入8人,但无一人是粮食专业对口人才。为加强质量检验检测队伍建设,该局先后组织了七名同志参加国家粮食保管、质量检验从业资格培训考核,分别取得了初级、中级资格证书,持证从业率达到了100%,专业人才占机关工作人员的30%。但基层一线粮食人才的队伍就差强人意,全区二十多个收储库点,专业院校毕业的质量检验人员几乎没有,有少部分只经过了中专粮校的培训,还是八十年代的中专生,从事粮食质量监测往往是凭老经验,只会操作简单的检验检测仪器,很多质量指标的检测往往是凭感观,环流熏蒸、冷冻储粮、臭氧防虫保粮等新的科学保粮知识几乎没有,自2002年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以来,无新增就业人员,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人员结构老化严重。

从以上现状可见,粮油质量检测机构、人才队伍的稳定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已越来越大,如何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关键是要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及监测机构建设;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装备配备及检验监测业务经费保障;检验检测人才队伍建设。

三、加强粮油质量监测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建议

1 、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首先是要完善“产出”环节的粮油质量监测体系。 完善产出环节的粮油质量监测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根源。各级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应将产出环节的粮油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工作放在保障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突出位置,要严格按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从源头加强以重金属、农药残留污染为重点的粮油调查监测,建立粮油质量监测预警机制。

作为地方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地方环保、农业、国土、水利等部门的合作,特别是要加大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的合作力度,将工作重心以原粮的收购、保管延伸到种子的选购、土壤的改良、农药化肥的使用、生长期的管理等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实现粮食的种植、生产、收购、加工、保管过程的无缝对接,把住粮油产出环节安全关。

2 、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其次是要完善“建设”环节的粮油质量监测体系。 充分发挥农业、粮食、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作用,加强粮食收购入库和入市质量检测,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粮食质量安全风险。国家粮食局《关于推进落实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的意见》(国粮发[2016]7号)文件明确要求,各地要结合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与监测工作的政策性、专业性、特殊性,保持机构的相对独立。依托《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以下简称“粮安工程”),采取站库结合、站场结合、建设区域性质检中心等各种有效措施,保持粮食检验监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保粮食部门具备充足检验资源和力量,履行其法定职责,确保“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和粮食部门要强化检验监测机构、提升检验监测能力创建投入步伐,提高食品安全项目检验能力,加强对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超标粮食管控,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将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体系这一考核指标落实到了粮食部门身上,加强粮油质量监管体系建设,虽然已被列入了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长负责制,但仅仅依靠县级地方政府的投入支持,力量显得有些薄弱,国家、省、市应该从政策和资金层面给予扶持,加快基层粮食质量监管、监测体系建设步伐。同时,国家还应从法律层面认可基层监管、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切实将监管职能落实到实处。

3 、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再次是要完善“管理”环节的粮油质量监测体系。 地方政府要加强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大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装备配备及检验监测业务经费保障投入力度,开展粮食质量安全治理整顿,对违法事件加大处罚力度。修改完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油质量管理的夏新条款。《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出台于2004年,11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条例的相关条款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特别是目前政府强化食品安全,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大背景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只对粮食的收购环节的质量提出了管理方案,不能完全适用于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国家应尽快修改完善粮食流通相关法律法规,细化有关条款。加快“粮食法”出台步伐,完善相关经营者处罚和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4 、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最后是要完善“人才”环节的粮油质量监测体系。 要强化人才队伍的招引工作,制定与粮食流通发展相配套的人才队伍引进规划,编制重点人才引进目录和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充实新生力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同时,要坚持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培训提高,营造一个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稳步提升基层粮食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高校送培、定向培养、技能提升等方式,加强粮食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对所有新招录和引进的人员,在进行培训的基础上,要放到基层一线去进行实践,经受锻炼和摔打,不断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搞好传帮带,以老带新,传授工作方法,确保新老平稳过渡。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才成为支撑粮油质量监测体系的中坚力量。      (盐城市大丰区粮食局    庄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