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引江河管理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系列报道三

06.01.2016  14:14

我省里下河地区,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自苏北灌溉总渠,南抵新通扬运河,是由湖荡和河网构成的一大片洼地的统称,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有1000多万亩耕地,1000多万人口。里下河地区四周高,中间低,是典型的盆状结构,俗称“锅底洼”。这样的地形地貌,加之独特的水系、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让里下河地区成为有名的“苏北大粮仓”、“鱼米之乡”。区域内众多的湖泊湖荡、河道水网,如海绵一般存蓄水体,成为里下河防洪“上抽、中滞、下排” 策略中重要的一环。

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里下河腹部地区的湖泊湖荡不断被侵占利用。据统计,至2005年,里下河腹部地区湖荡水域滩地面积仅存58.1平方公里,只占1965年湖荡总面积的5.4%,绝大部分湖泊湖荡已经基本消失。多年的盲目围垦、圈圩和围网养殖,让河湖严重淤浅堵塞,滞蓄功能严重衰退。工业化城市化导致的工业废污水、生活污水以及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更是让湖泊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为加强里下河湖区保护,规范开发利用行为,维护湖泊湖荡健康生命,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2008年,省水利厅授权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协助做好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找准难点,确立湖泊管理思路

凡事预则立。为掌握里下河湖区状况,顺利开展湖泊管理工作,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通过走访调研里下河扬州、淮安、泰州、盐城等8个县市区相关部门,全面了解里下河水系和湖区的历史演变,实地查勘湖区开发利用管理现状,掌握里下河湖区的第一手资料。

调研摸查发现,里下河湖泊管理的难度巨大:湖泊湖荡面积小,分布散,界线不明显;涉及县市多,权责划分不明确;自由水面少,交通不方便,湖区违章水事案件不易及时发现。一批滞涝圩内历史上就已兴建了大量的村庄、学校,甚至政府机构。且为追求经济发展,湖区水产养殖、水面圈圩、风电光电等发展十分迅猛,立体化的湖泊利用局面已经形成。

种种问题与矛盾如同横亘在湖区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拦路石,却没有拦住管理处执行管理与保护的决心和步伐。要解决里下河湖泊湖荡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勘定湖泊湖荡保护范围,厘清涉湖行政区域管理权责,努力恢复湖泊功能、重建湖区生态。很快,管理处和涉湖四市八县(市、区)分别成立了湖泊管理机构,全面负责里下河湖泊湖荡的执法巡查、行业管理。

针对不同湖泊(滞涝圩)和区域,管理处研究制定了不同的巡查方案。在加强湖泊日常巡查和突击抽查的基础上,每年组织专项执法巡查,开展联合巡查。针对发现的违章,管理处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予以教育、查处;对于查处难度较大的,管理处主动牵头,多方沟通,与地方政府、当事人进行一一对接,先后查处射阳湖、大纵湖等违章10余次,现场督办查处较大违章案件15起,有效制止了违章加圩、圈圩面积近7000亩。

管理处还对湖泊管理与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关工作制度等进行汇编,先后印制各类宣传资料和图册2000多本,下发到各涉湖乡镇水利站。通过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湖泊管理工作得到了沿湖市县区政府领导和当地群众的支持,湖泊管护工作的社会关注度和支持率进一步提升。

健全机构 发挥联席会议平台作用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处逐步构建了里下河湖区管理机构网络,并利用日常巡查、工作调研、勘界设桩、水事案件查处等机会,建立了与里下河四市八县56个乡镇的良好互动平台。2010年,经省政府同意,省水利厅牵头建立省环境保护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林业局,涉湖四市八县(市、区)水利、国土、环保、林业、渔业等部门和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参与的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联席会议成立后,更是依托联席会议平台,做到了工作上信息畅通、联系便捷、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为湖泊管理和执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湖泊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为湖泊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制度平台。管理处作为里下河湖区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办事机构,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平台作用,紧密联系联席会议全体成员单位,先后组织召开里下河湖区联席会议全体成员单位会议4次、专题会议10次,组织执法宣传项目论证10多次。协商查处了盐都区大纵湖退圩(围)还湖规划实施偏离、兴化洋汊荡、沙沟南荡内非法占用湖区建设光伏电站、351、231省道兴化合陈至临城公路违章改扩建工程等有关项目。会商处理了盐都区滨湖街道在大纵湖湖区内筑埂打桩等跨区域涉湖事件。相关涉湖市、县(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围绕做好湖泊管理工作、改善湖泊水环境凝聚共识,共商里下河河湖管护大计,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

2014年,管理处创新思路,主动向省管湖泊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办公室建议,将省和涉湖的市、县三级交通管理部门纳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大联席会议影响力,以有效解决湖区突出矛盾,推进湖区和谐发展。

科技管湖  丰富湖泊巡查手段

里下河湖泊湖荡点多面广分布散,湖泊巡查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为切实做好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管理处致力于现代化管理与保护手段的创新与应用研究,用科技的手段辅助巡查,让湖泊管理工作更加直观、高效。

从2010年起,针对里下河湖区河湖交错的特殊情况,管理处组织研发了里下河湖泊湖荡管理与保护信息系统,该系统由GPS巡查管理、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水政执法管理、圩区管理、遥感数据年度分析、专项研究成果和管理动态等7个子系统组成,基本涵盖了湖区管理内容,实现里下河腹部地区水利要素的空间信息化管理,并顺利解决了三大问题:GPS巡查管理子系统解决了湖区地形复杂,巡查不便的问题;基础地理信息子系统解决了里下河腹部地区相关基础数据及空间属性数据缺乏的问题;水政执法子系统解决了违法案件上报、反馈不畅的问题。该项目荣获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奖。

管理处还在省管湖泊中率先使用无人机遥感监测,2013年7月,管理处首次委托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利用无人飞机历时7天,飞行22架次,对大纵湖进行了遥感监测。作业范围以大纵湖保护范围线为界限,面积约为37平方公里。对比分析2013年以来大纵湖变化,并进行现场核实、反馈,大大节约人力成本,也提高了湖泊保护执法的精准度。

退圩还湖  还原湖泊湖荡自由水面

里下河地区曾经是我国最大的湿地,现如今自由水面大大萎缩,功能逐步退化,针对里下河湖区的特殊现状,管理处将推进退圩(围)还湖放在湖泊管理工作任务的首位。为顺利开展退圩还湖,特别是得到湖区百姓的理解与支持,管理处和四市八县加强政策引导,广泛宣传退圩还湖对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的巨大效益,对湖泊管护工作带来的积极意义,以及对重大违章查处的协调帮助。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2011年省政府批复了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退圩(圩)还湖规划。2012年,管理处组织开展了里下河射阳湖退圩(围)还湖规划研究,并取得成果。2015年,《里下河(兴化市境内)湖泊湖荡退圩还湖专项规划》(含大纵湖)获省政府批准,该规划涵盖兴化境内20个零散湖泊,面积204.49平方公里。规划实施后可恢复调蓄水面153.32平方公里,恢复有效防洪库容约5300万立方米。这是退圩还湖工作又一个新成果,也是县市(区)全境范围内综合开展退圩还湖工作的新突破,为里下河湖区其他县市(区)起着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退圩(围)还湖工作加紧实施,完成了切滩清淤、入湖通道整治等工程,利用湖泊资源进行了旅游开发;兴化市大纵湖内设置有碍行洪的围网、围堤、建筑物(包括船只)等已全部拆除;建湖2014年对九龙口核心区进行河道疏浚15万方(土运上岸),清除围网养殖2000亩和家禽养殖10户,九龙口荡滩经过治理,被省政府评为“江苏省湿地公园”;2015年兴化市委、市政府已全面启动得胜湖(25361亩)、平旺湖(约7000亩)的退渔还湖与综合开发工作;姜堰区对喜鹊湖北湖实施了退渔还湖,增加了蓄洪量,改善了水质、水环境。(供稿: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 责编:厅办公室 栾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