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修缮 要给它再戴上新“绿帽子”?

23.10.2014  08:10

左图:修缮过的大楼顶部刷成了绿色。 王宁 摄

右图:修缮前的样子。

资料图片

龙虎网讯 南京中山码头附近有条小街名叫“大马路”,临街的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昨天市民王先生向扬子晚报爆料,该建筑穹窿顶被漆成绿色,与周边风貌以及南京民国建筑体现的历史感不搭调。不过修缮方案的设计者强调,这“绿顶”就是1918年始建时的样子。对此,产权单位并不领情,正计划恢复修缮前的原状。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可

A 市民质疑

最具代表民国建筑咋戴“绿帽子

如今逼仄的大马路,曾经依码头之利,成为南京城最繁华的商埠区。王先生钟情南京的民国建筑,走访、拍照、研究是他的一大爱好,他介绍说,老下关滨江的民国建筑,就是清末民初随着开埠陆续建起来的,“一栋挨着一栋,鳞次栉比,颇有上海外滩的感觉。”今天老下关最具代表性的民国建筑,就是建于大马路62号的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和大马路66号的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前者建于1918年,后者建于1923年,目前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整个邮政局旧址的主体建筑采用西方古典风格,由英国人设计建造,建筑主体顶部塔楼,共两层,可供登临远眺,是该建筑设计上的亮点之一。

最近王先生和几个朋友到大马路走访,令他大跌眼镜的是,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圆形塔楼、直径约五、六米的穹窿顶,不知何时被刷成了青绿色,“绿油油的,我觉得这与深灰色的建筑主体极为不搭,太新了,而且感觉戴了一顶绿帽子。

B 设计者说

绿顶就是恢复了1918年的样子

据了解,邮政局旧址的修缮方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受原下关区政府委托所做,早在2011年就已敲定。周琦曾主持南京大量民国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对于王先生的质疑,周琦给出3点回应。

首先,为什么是绿色?周琦说,民国初年修建这座建筑时,大楼顶部的穹窿顶使用紫铜包裹的,“紫铜暴露在空气中,大约两三年就会生出翠绿色的锈迹。”他解释,这种氧化后出现的铜锈,相当于一层“保护膜”,一般不会清理,因此,这座建筑落成后相当一段时间,穹窿顶一直保持绿色。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