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成两会热点话题 人大代表点赞扬州“2号文件”

07.03.2015  20:34

  中国江苏网3月7日讯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昨天,本报记者邀请了多位在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此话题进行了讨论。

  报告原文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扬州“2号文件”提高办事效率

  企业办事越来越方便

  去年,扬州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成绩单:GDP增速位居江苏省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全省第二,工业开票销售和工程招投标量均列全省第六。这张“最好成绩单”从何而来?扬州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集团董事长周善红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扬州市委、市政府注重创造良好环境,尤其是出台以服务企业为主要内容的“2号文件”。

  周善红表示,近年来,扬州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不断简化办事流程,制定出台“权力清单”、“收费清单”,将政府部门涉企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凡是清单上没有的权力不可行使,没有的收费项目不可收取。这些理念和做法与总理的报告高度吻合,大大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实践下来,企业明显感觉到,政府涉企办事效率越来越高,态度越来越好,企业办事越来越方便。

  此外,让企业“安静生产”、控制对重点企业的参观考察等一批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措施出台,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生产。对企业而言,就是要甩开束缚,继续坚持技术革新,加大研发投入,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最大限度给民营企业“松绑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则认为,简政放权,如果“最先一公里”先天存在漏洞,“最后一公里”跟进必然执行乏力。问题如果不能切实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民营企业的投资自主权,束缚民间资本的创业活力。

  南存辉分析,“最先一公里”问题主要体现在简政放权仍不到位,在简政放权过程中存在着不系统、不协调、不同步问题。部门之间、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相互牵制,你放我不放、上放下不放;“最后一公里”问题则主要体现在政策措施落实存在“中梗阻”。

  南存辉建议,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面梳理审批设立的依据和必要性,最大限度给民营企业“松绑”。进一步强化简政放权的系统性、协调性、同步性,努力防止和避免“上动下不动,想动也难动;下动上不动,越动越被动”现象。

  报告原文

  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一张网,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

  民营经济贡献重大

  政府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根据2014年的数据,江苏民营经济的GDP占比和税收占比均超过了半壁江山。”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认为,民营经济对江苏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推动江苏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了‘中国制造’的升级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加快职能转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如何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江苏提出了“政府转职能、企业转方式、社会转观念”的口号。徐一平说,关于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5句话,即简政放权、减轻负担、降低门槛、优化服务、营造环境。

  “红顶中介”让群众反感

  协会、中介机构应与主管部门脱钩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甘肃省委主委宁崇瑞认为,如今各级政府对简政放权都很重视,但除了将政府手中的一些权力下放外,更要重视到“红顶中介”现象的存在。

  宁崇瑞介绍,不少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凭借着与政府和企业打交道的便利,成为个别政府部门权力寻租的通道,这一点也让不少企业、群众非常反感。

  宁崇瑞委员建议,政府在简政放权的同时,更应该管管这些“红顶中介”,加快消除这种“红顶中介”现象。要将所有协会、中介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同时,减少或禁止退休的干部在这类协会中担任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