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简政放权意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02.12.2014  17:35
      10月份经济运行中,出口反弹势头延续,消费保持稳定,但是投资和工业增速出现下滑,我国尚处合理区间的宏观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仍然不小。

  为增强经济活力,稳增长“组合拳”不断挥出。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到多管齐下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从削减前置审批激活投资潜力,到简政放权再度加码。条条举措定位精准、直击要害,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推动我国经济企稳格局的巩固。

  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其中,取消和下放58项行政审批项目。此次决定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含金量高,涉及投资和企业经营45项、金融类12项;二是取消事项多,直接取消的事项达42项;三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比重大,共25项。

  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中,涉及投资、企业经营的占据四分之三,释放出为企业投资经营继续“松绑”的明显信号。11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明确提出五个“一律”,更大程度地方便企业投资。

  我国较高的储蓄率要求必须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与之相适应。但补足消费“短板”,并不意味着削短投资“长板”,在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促进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的同时,也要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一个很大的因素在于投资的下滑。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房地产投资下滑之外,我国制造业投资呈现较低水平的增长,对于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说,这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当前,投资增速已经回落至16%附近。为保持投资增速的企稳,我们必须要“两条腿”走路。我国在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力度的同时,需从完善市场环境入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投资的内生动力。

  简政放权层层加码,尤其是前置审批步步削减,降低了行业准入的行政门槛,极大推动了企业投资便利化,将促进社会闲置资本向实体经济流入,有利于我国制造业投资的回升。

  简政放权层层加码,降低了企业投融资成本,惠及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当前,我国就业保持稳定,实现了就业的增长,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良好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的小微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如果小微企业经营更加困难,我国实现“有就业增长”目标将面临严峻挑战。

  为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近期我国加大金融对小微企业支持的力度,从小微企业最大的弱点资金链着手,出台了一系列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举措,着力在如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下工夫。日前,央行年内首次降息。利率成本的降低,有助于帮助容易受经济下行影响的小微企业降低投融资成本,可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

  此次取消和下放58项行政审批项目中金融类占了12项。从境外募集资金调回结汇到资本市场诸多方面,诸多细致的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从而促使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更容易、更便利地享受金融服务,增强企业的活力。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简政放权层层加码,意在推动企业投资便利化,降低企业投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从长远来看,作为改革举措的重头戏,简政放权不是一时之举,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中间环节的减少,也有助于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优化市场环境。

  简政放权,是深化政府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之举。本质上是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该政府管的政府不能放手,不该政府管的应该让位市场,让市场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简政放权的目的是营造透明诚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运行,从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并不意味着一放了之,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要做到“放管结合”。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宽进严出”,要求加大事中事后监督的力度,因此管理层监管要到位,并且及时作出调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一些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此次简政放权继续减少部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有助于提升我国劳动者的专业素质和劳动技能,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社会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