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小姐”金陵女子大学校长拒坐专机离宁赴台

08.12.2014  13:06

【人物介绍】

吴贻芳,号冬生,江苏泰兴人,1919年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1922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1928年回国,为金陵女子大学第一任中国籍校长。1945年,她作为无党派代表随中国代表团到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1949年,出席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历任江苏省副省长兼教育厅厅长、全国妇联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1985年逝世,享年92岁。

龙虎网讯 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第一位女子大学的中国女校长、第一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中国女性,宋美龄的密友……吴贻芳无疑是民国时期教育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本期档案穿越,扬子晚报记者走访江苏省档案馆和原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院长、吴贻芳研究中心主任钱焕琦教授,揭开著名教育家吴贻芳的生活轨迹。

拒绝去台湾选择留在大陆

在民国上流圈子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宋美龄是第一夫人,吴贻芳则是第一小姐。

据江苏省档案馆馆藏资料记载,1928年,吴贻芳就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在就职典礼上与宋美龄第一次正式见面,两人由此结缘。1934年,金陵女大为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吴贻芳亲自邀请宋美龄参加,而宋美龄更是邀请蒋介石一同赴约。

1949年上半年,解放军兵临南京城下。原国民党总统府军务局电话监察官王正元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当时蒋介石让秘书向金陵女大打长途电话,指名要校长吴贻芳接,得到的却是“吴校长不在”“不知道去哪儿了”的回答。宋美龄又让秘书打电话给金陵女大,得到的回答仍是“校长不在”。秘书只好请王正元传话给吴贻芳,“夫人已命空军,转命南京空军总站空运大队长接吴校长立即乘机离宁”。

据了解,宋美龄在解放前和解放后,曾多次专门让人安排送吴贻芳离开大陆的路线,但吴贻芳却坚决拒绝了。

文革期间曾一度想自杀

1953年,江苏省政府任命吴贻芳为教育厅厅长,曾拒绝国民党教育部部长的吴贻芳,欣然接受了任命。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当时年过六旬的吴贻芳,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大跃进风潮的否定态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和‘只有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的口号太荒谬,那些花费巨大人力物力炼出来的质量极差、派不上用场的钢铁,除了使钢铁产量数字提升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朋友害怕她惹祸上身,劝她不要出声,但吴贻芳却不愿意妥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吴贻芳对朋友的回答。

文革期间,70多岁的吴贻芳不可避免遭受冲击。据金陵女大的学生王韵芳回忆,“我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吴校长,那年她的专车没有了,又是放大的小脚,我担心死了。

据吴贻芳回忆,她有段时间曾有过自杀的念头,但后来想通了,认为活着才有希望,“我个人没遭遇什么痛苦,我所担心的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学生排班照顾老校长

1979年2月,86岁高龄的吴贻芳获得母校美国密歇根大学颁发的“和平与智慧女神奖”,这一奖项是密歇根大学授予那些终生致力于其专业并有杰出成就、对社会事业和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为母校取得了重大荣誉的女毕业生。

虽然在社会上享有极高名望,但吴贻芳生活一直简单朴素。据学生王韵芳回忆,吴校长和老保姆晋桂芳一直居住在傅厚岗政府分的房子里。晚年,学生自发组成护理组,排班来照顾老校长。“我住鼓楼,她住傅厚岗,离她家很近,我差不多隔一天都要去一次。给她洗澡,她喜欢吃黄桥烧饼,一口气吃下去都不要喝水。她喜欢吃花生米,椒盐的,80多岁的人了,牙齿多好,喜欢吃鱼虾。她的生活简单,从来不要求什么。

来源: 扬子晚报   编辑:吴鑫浩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