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最好城市”有“绝活儿”

29.01.2015  08:57

  “空气最好城市”有“绝活儿

  一根稻秸秆在这里能派五种用场

  徐晓风

   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向本报记者透露盐城好空气的“秘诀”。

  

  猜个谜先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她在全国排名前列,其中9月全国排名第4,是江苏历史最好名次。去年她那儿的PM2.5年平均浓度全省最低,被媒体列为“洗肺城市”之一。

  这个惊艳的“”是谁?

  是盐城,2014年江苏环境空气质量最好城市。

  焚烧稻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让人很头疼,可你知道吗,这些看似废物的稻秸秆到了盐城竟然有五种用途,可以变废为宝。昨天下午,省人大代表、被称为“江苏空气质量最好”的盐城市市委书记朱克江,向记者透露了盐城防污治污的“绝活儿”。

  “盐城好空气”在全国都很出名,这是怎么做到的?朱克江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大气污染防治,首先要从源头上堵住,比如工业污染治理、控制交通污染等等,像盐城坚持以产业导向削减污染源总量,全市化工园区由2006年的10个减少到4个,化工企业由735家减少到336家,盐城市区关停、搬迁化工企业91家,还率先实施了化工园区废气治理;计划到2015年,全市推广使用3200辆以上新能源汽车等等。

  2014年盐城市区PM2.5年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是全省唯一低于60微克/立方米的城市,甚至被媒体列为“洗肺城市”。不过盐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是去年全省唯一未被环保部和省环保厅通报发现秸秆焚烧火点的市。盐城的稻秸秆都去哪儿了?朱克江告诉记者,盐城要求稻秸秆必须“三清”,就是田头清、道边清、河边清,防止有人把稻秸秆推到道路、河里或者干脆在田里烧。

  那么这些稻秸秆都被清到哪里去了呢?有五个去处:30%是燃料化,被拉去发电了;还有30%以上被深耕还田,充当了肥料;另外还可以做基料,用来做蘑菇等菌类的培养基,做饲料,以及做成工艺品、一次性碗筷的原料。虽然给稻秸秆找了这么多“神奇”的去处,减少了它们被烧成“霾颗粒”污染大气,可是朱克江仍意犹未尽:深耕必须是大片的农田才好机械化操作,所以下一步盐城还要鼓励碎片化农田向多家一田、连片种植发展,这样能用作深耕肥料的稻秸秆会更多。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徐晓风

原标题: “空气最好城市”有“绝活儿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