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究竟有哪些管线?苏州市地下管线科普馆昨启用

24.10.2015  14:04

  

  王志钰绘图

  轻轻一点屏幕上的管线,就会显示是污水还是雨水,还是电信或者联通,是燃气、自来水还是供电管线……“原来我们的地下还有这么多管线!”昨日,苏州市地下管线科普馆正式启用。作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教育基地,地下管线科普馆不仅可以让广大市民更多地了解地下管线、参与到对地下管线教育、宣传、保护工作中来,也是展示和宣传城市市政规划建设的重要窗口。

  □商报记者大秋

  苏州市地下管线科普馆面向社会各层次的参观者,承担着展示、宣传、科普等一系列功能,是目前国内首家关于地下管线的主题科普馆,虽然面积只有50平方米,但却布置了展板区、模型区和电子互动区多个展区,步入馆内,不仅能够让我们对地下管线本身有一个形象性的认识,同时对地下管线的发展、管理也能有一个客观性的了解。

  走进科普馆,展板区生动形象的案例,如长沙暴雨中女学生坠入窖井等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城市地下管线安全的重要性。深入科普馆内部,介绍了国内外先进的地下管线管理举措,以及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的法律法规,展板中还详尽介绍了我市对地下管线管理的立法过程。展板区还将地下管线建设行政审批过程的详细流程予以展示,让参观者直观地了解审批过程。管线建设的事前工作准备充分,事中事后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事中要实施专业的施工保护、事后巡检人员和广大群众对管线设施实施安全监管以及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之后实施应急抢修处置,这些在展板中都一目了然。

  场馆中央是模型区,展示了苏州市区某段道路的地下管线分布和各自的功能,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地下管线的布局。各管线之间相互交叉,管线粗细不一、长度不一、标志不一,可以较好区分管线的类别。模型当中,充分考虑了实际中管线埋设的规范性要求,必须在国家规定的红线范围内,并保证管线相互间的间距。在现代展览馆中,越来越强调参观者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让参观者由过去观展中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观展,地下管线科普馆中的一个特色就是互动式媒体展示,馆内设有两台多媒体互动屏和一台互动机器人,以生动有趣的人机互动将地下管线的小知识,以触摸屏显和互动问答的形式展现给参观者,这种新兴的体验方式能大幅度的提高参观者的参观兴趣。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说:“验证一个城市是否发达,最好来一场大雨……突发性的灾难,已经成为检验城市地下管线运作状况的试金石。”城市地下管线主要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八大类管线,是城市日常高效运转的支撑系统,担负着传递信息和输送能量的重要职责,犹如人体的“神经”和“血脉”,因此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安全与繁荣的根基所在。然而,城市地下管线纵横交错、错综复杂,也存在着极大地隐患,危及着社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13年6月11日,苏州市一家燃气公司因管道燃气泄漏引发生活区办公楼食堂爆炸,死亡11人;2014年8月1日凌晨,台湾高雄前镇区发生燃气爆炸,共造成28人死亡,300人受伤,2人下落不明,总共影响32968户、83819人;2014年8月22日广州暴雨致使城市内涝,一小车进入涵洞被淹,一家七口溺亡;2015年6月,江苏常州连降暴雨十余个小时,市民划船“看海”……诸如此类的案例数不胜数,因此,不断暴露出来的地下管线方面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是城市建设者、管理者,每一个市民都需要重新认识地下管线。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