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稻麦生产连年丰产 还能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16.04.2020  03:11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地区出现百姓囤粮现象。记者了解到,就江苏省而言,稻麦生产连年丰产,不仅百分百满足本省人民需求,还能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量足:大米有保障,囤积没必要

  14日,在南京家乐福河西店,不少顾客正在挑选大米。店长告诉记者,店内卖得最好的是产地盐城射阳的“金龙鱼软香稻”,10斤装的近期售价一直保持在35.9元,供应稳定。在苏果超市南京马群物流中心,近期大米储备量达到3500吨。

  南京众彩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工作人员王舒怡介绍,上周市场大米日均到货量300吨,较此前一周增长150吨,储存量为3480吨,较上月同期增加1480吨。“去年下半年晴好天气居多,水稻丰产,导致米价有所下跌。”王舒怡说,市场监测显示,大米价格1.92元/斤,同比下跌1%,“大米一般在夏季保质期为3个月,秋冬季为6个月,存放时间越长,营养成分越易流失,还会受潮、霉变,造成浪费,盲目囤米没有必要。

  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获悉,截至3月底,南京全市原粮库存逾80万吨,成品粮库存6.73万吨,其中大米5.76万吨。全市粮油供应充裕,价格平稳。

  作为粮食主销区,无锡市地方储备粮、成品粮储备可以保障当地市民口粮消费114天,加上区域内的中央储备粮、省级储备粮和最低收购价粮食,总计可以保障290天。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人士表示,一旦市场供应出现紧急情况,能迅速开仓放粮、保障市民口粮供应。此外,无锡全市共有粮食加工企业33家,加工能力6100吨/天,目前已全部复工复产,能够满足全市粮食加工需求。

  粮稳天下安。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了解到,近年来,江苏省粮食总产保持在700亿斤以上。今年全年粮食面积目标比上年不减还增,增加28万亩,同时确保产量不少于上年,稳定在741亿斤。

  稳产:既要保面积,又要提品质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推进耕地轮作休耕的情况下,勇担责任,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分解落实稳产丰产目标任务。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保持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提升产能、品质和效益。“对粮食生产来说,重点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突出落实地方责任,落实粮食生产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种足面积,种好吃品种,种绿色放心的粮食,种市场好卖的品种,做到丰收增效增收。”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表示,将通过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将目标任务下达到各设区市,分解到县市区,具体到作物,落实到田块。

  3月26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稳产增效的通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调整优化稻谷补贴,加大对种植水稻50亩以上的主体扶持,按照不少于100元/亩的标准给予扶持;对粮食生产工作成效显著、全年粮食面积增加1%以上的国家产粮大县给予500万-1000万元奖补。“这是近年来含金量最高的粮食生产政策性文件。”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马德云表示。

  根据《通知》,在全省建设400个以上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将纳入省对市县的约束性任务。对此,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管永祥表示,将通过选用好品种、推广好技术、培育好品牌、提供好服务、培植好典型等举措推动落实。“加快口感、外观、抗性、产量等综合性状协调的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推广,确保推广面积1300万亩以上。建立从品种、种植规程、加工储藏到大米产品全覆盖的标准化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担当:端牢自己碗,贡献全国安

  作为拥有8000多万人口的“鱼米之乡”,江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江苏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江苏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和小麦等口粮在确保百分百自给率的基础上,还向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外销优质大米。”管永祥说。

  江苏省担当的底气来自保障有力的政策,也来自不断增强的科技实力。2019年,江苏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1%、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6%、高标准农田占比65%,现代农业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江苏省对稻麦生产科技一直非常重视,很多科技水平都是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应用水平高,还有一支非常敬业的粮食生产科技队伍。”在水稻栽培专家、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刚华看来,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农业人才、科技等方面,江苏省都有充分的储备。“科技的支撑作用,提高了稻麦单产和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了粮食产量的稳定。

  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唐明珍表示,为持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江苏省将打造千亿元级优质稻麦产业,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供给和推广,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优质品种。推广稻虾共生等综合种养模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吴琼)

 

来源: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