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区因地制宜推广稻鸭共作提升稻田复合种养收益

08.08.2016  14:06
        南京汤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汤泉农场内。近几年,该合作社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增收”为发展目标,积极研究推进稻田生态种养高效模式,大力推广稻鸭共作,创响了市场认可、消费者喜爱的绿色生态米、优质放养鸭品牌,实现了良好的综合效益。该合作社稻鸭共作模式树立了种植结构调整的典型,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提升了稻米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是积极转变种植方式,大力示范稻鸭共作模式。该合作社以前种植方式多以稻麦两熟为主,每亩收益总体不高。从增加种植收益角度出发,合作社积极创新种植方式,大胆探索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由于没有种养经验,该合作社负责人先后多次组织合作社技术人员赴丹阳、盱眙、兴化等地观摩考察,了解稻鸭共作推广应用情况,学习成功种养经验。2013年,该合作社开始引进稻鸭共作模式,在汤泉农场租用40亩地,购买了800只麻鸭,摸索种养技术,并一举获得成功,当年就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在积累种养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该合作社稻鸭共作规模达到300亩,饲养麻鸭达到8000只。
        二是有效助推减肥减药,促进生态绿色发展。该合作社稻鸭共作大田采用水稻-绿肥(紫云英)轮作模式,用地养地相结合,有效减少了肥料用量。同时,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在施足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水稻移栽后基本不追施无机化肥和农药,不需使用除草剂,也不用人工拔草,显著降低了肥料、农药用量,大幅减少了拔草等用工。鸭子不间断的活动能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增氧的效果,促进养分物质循环,增强植株的抗性;而稻田为鸭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丰富的食物,两者相互依赖,互利共生。在稻田有限的生态空间里生产出绿色、安全、优质的大米和鸭肉,促进了生态绿色协调发展,经济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三是全力创建绿色品牌,大幅提升质量和效益。该合作社选用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南粳46和南粳5055,采用稻鸭共作模式,生产出安全优质稻谷。同时注册了“惠泉”绿色大米品牌,通过自行加工、自行包装、自行销售,有效延长了水稻产业链,显著提升了种植效益。合作社生产的中档大米(南粳5055)主要以优惠方式(每斤2.8-3.0元)销售给周边居民。中高端大米(南粳46)主要销售南京市区消费水平较高的客户群体,总体上供不应求。据合作社负责人测算,采用稻鸭共作模式,每亩生产南粳46大米700斤左右,由于大米品质和口感好,市场每斤价格4元以上,扣除生产成本,仅种稻每亩纯收益就在2000元左右。同时,每亩养殖25只生态草鸭,肉质鲜美,市场价每只可卖100元,除去每只成本75元,每只净利润25元,每亩效益600元以上。两者合计,稻鸭共作每亩纯收益达2600多元,是普通种植模式的4倍多。稻鸭共作是新形势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新模式。该合作社明确,将让更多的社员掌握稻鸭共作技术,逐渐扩大形成新的生态农业产业模式,让更多的种粮农民增加收益。
作者:农技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