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路搭上互联网+ 泗洪农民种地不花钱

28.08.2018  11:41

        新华网南京8月27日电(毛丽萍)碧水、蓝天、绿稻、白鹭……镜头中的“定格”,美得像幅画,是江苏省泗洪县著名的蟹园大米原产地,也是苏北粮油的一个“订单”地块。

        粮食未长成,“订单”先敲门,这是泗洪政府探索推出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农民种地不花钱,还无忧致富。“现在种1000亩可能比原来种5000亩收益还更好。”种植大户、泗洪新汴村支部书记史苏文如此感慨。

        延续了8000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泗洪“”路再次跑出了新的加速度。

        目前,泗洪水稻面积已达83万亩、年产优质大米45万吨,“泗洪大米”更是获得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泗洪稻,香天下。产业强,农民富。”泗洪县副县长潘迪表示,未来,泗洪县还将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打造泗洪绿色生态稻米发展链条,做大做强泗洪稻米产业。

        保证原生态,积极推进稻米产业提档升级

        泗洪大米,泗洪的“标签”之一。

        好的生态,才能出好的大米。早在8000多年前,泗洪就已出现了水稻田,经专家们考证,这里发现的水稻田遗迹不仅为中国最早,而且是全世界最早的人工稻作遗迹。这点也得到了江苏省水稻育种首席专家王才林的认可,他认为泗洪独特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光能充足、热量富裕)十分有利于培育优质稻米,比如南梗9108,口感绝不亚于大家追捧的五常大米及日本越光。

        泗洪县农技中心作栽站站长施继标透露,现在农民种植稻米不再随心所欲,都是因地制宜“定制”的,由农业部门认定,甄选出品质好、抗性优、生长期长的品种,现耕种的主要有华粳5号、淮稻5号、南粳9108、泗稻12、徐稻8号等。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为确保有机耕种,泗洪首先实施了土壤改良。按照农业部土地轮休方案,在空植期内大量种植紫云英等绿肥,并在春耕前翻压还田。在中国好粮油·泗洪富硒大米功能农业示范区,石集乡副乡长许昌峰指着前面一大片稻田说,这就是绿肥稻。“修耕轮作,一年只种一季稻,春节前后,种上紫云英,清明前后,开紫红色花,差不多到五一时,就把整个紫云英放上水,放在田里发酵,成为绿肥。”他表示,土地得到休养生息后,地力增加,水稻生产期拉长,在光照充足、无污染情况下,产出的大米口感就很不一样。

        潘迪介绍,为进一步提高泗洪大米品质,泗洪县多措并举推进稻米产业升级。除了大力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外,他们还同时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种植,大力实施“稻虾共作”生态种植模式等。

        正因为这些举措,泗洪大米品牌越来越响。在首届江苏好大米品牌评选中,“蟹园”泗洪大米荣获第一名;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家缘”泗洪大米荣获金奖……目前泗洪已拥有“上塘贡米”、“蟹园大米”、“家缘”、“洪荒之粒”等名牌农产品牌20个。

        基于此,泗洪还先后荣获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生态环境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触电互联网+,定单种植农民钱袋鼓

        种植业中,有两大痛点:投资大、产销脱节。

        为了帮助农户们解除后顾之忧,泗洪县政府探索创新推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2016年11月,泗洪县政府与京东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苏北粮油与种植农户签定了优质农稻种植订单。

        “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战略合作。”江苏苏北粮油副总经理石志明解释,协议签定后,相当于京东平台给种植农户一个信用额度,以京东贷、京东白条模式购买优质农资产品,农民收了粮食卖给苏北粮油,有了收入后,再还农资贷,实现了农民种地不花钱,优质农资保收成,农民实现致富梦,企业实现了发展梦、地方经济实现腾飞梦。

        泗洪县太平镇农户杨成福“订单”种植户之一,提到这个模式,他很开心:“种地现在有了京东这个平台,买农药、种子、化肥这一块,都可以上京东买,打白条,不需要自己出钱。

        而且销售也不用他操心,“卖的话,有苏北粮油派人过来收,根据你粮食的品质定价格,回收价格比市场高。”至于纯收入,杨成福透露,至少每亩地可以多收入200元,“60亩地,一年就要多收一万多块。”据介绍,原粮收购以前1.4元/斤,订单价多在1.8元/斤左右。

        为了确保增收增效,便于监督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苏北粮油还率先在苏北引进了卫星遥感技术,对农户订单地块进行定位分析,指导种植。“订单地块分散,过去我们是很难监测的,现在通过这样一个数据系统,就可以看得一目了然。”石志明表示,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全程监管订单地块选种、育苗、插秧、灌溉、田管、收割、烘干及运输全程。

        这是如何实现的?在蟹元大米原产地订单地块现场揭开了“秘密”。稻田种植四周,是一条人工河,石志明说水里可以养殖螃蟹或者小龙虾,而稻田的一角,竖着一根类似测速探头一样的杆子,就是连接卫星遥感的探测仪了,“通过这个仪器,可以实时监测稻田的土壤、湿度和空气。”石志明还介绍,只要是他们的“订单”大米,销售时,产品上都会有一个溯源二维码,只要扫一下,就可以全方面对稻米生产、生长、加工、销售逐环节追溯根源,确保品质安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稻田养蟹、或套养小龙虾等有机种植模式的农户,还可以增加套养效益。史苏文就因此感慨,农业结构调整后,粮食种植面积虽然少了,但是水产品共生,做精品,原有的土地产出效益更大了,他直言:“现在种1000亩可能比原来种5000亩收益还更好。

        农户种地不花钱,京东粮食网上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打造优质优价,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有效地促进电子商务与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泗洪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自实施农民种地不花钱项目后,泗洪共签定订单面积4万亩,带动扶贫片区2000余名种粮农户增收。

        挖掘稻米文化,打造功能农业+旅游基地

        独特的环境优势带来了稻米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带动了人的聚集,城镇化不断提升,泗洪“稻米文化特色小镇”应运而生。

        “稻米文化特色小镇”坐落在柳山村,稻米文化馆已经建成,外观设计呈米斗型,寓意为“天下粮仓”。走入馆内,恍若踏入了时空隧道,走进了稻田童话王国。稻米的历史、稻米的发展、稻米的营养价值以及美食的制作等。

        许昌峰介绍,根据规划,泗洪将充分挖掘石集乡稻米文化,结合柳山景区打造,探索“生态农业+稻米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计划用3年时间,把石集打造成为稻米文化、绿色食品加工、旅游度假、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稻米文化特色小镇”。同时,在文旅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农业产业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即通过景观和场域的营造,活动和业态的搭建,使稻米主题贯穿稻米小镇规划设计全过程,围绕“米生产、米丰收、米加工、米销售、米美食、米故事”,创造出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独特的稻米主题文化场所。从而达到深入挖掘泗洪“稻米”文化精髓,打造稻米产业链、将稻米文化旅游和稻米产业融合,有效增加大米的附加值的目的,最终实现三产融合。

        开发特色小镇引领型,将功能农业产业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打造国内著名的功能农业+旅游基地。潘迪表示,这也只泗洪未来的一个主打方向。

        据介绍,泗洪县发展功能农业的规划目标在于打造全国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县,即充分发挥泗洪县良好农业产业基础,引入功能农业先进技术,重点发展以富硒为代表的功能农业,建立一批“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园”,创建“泗洪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区”,面向满足消费者健康消费需求,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增寿”,带动功能农产品深加工、贸易、旅游、养生服务和物流等行业发展,形成产、加、供、销、服一体化的产业链,形成功能农业产业集群,让功能农业成为泗洪县的一张新名片。

        发展功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潘迪强调,发展功能农业,可以有效实现农产品的差异化和高附加值,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通过发展功能农业,泗洪必定能为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动力和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