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宿迁摁准转型“密码”

22.07.2015  13:44

  中国江苏网7月22日讯盛夏的宿迁,处处可见项目建设在铆足劲头全力推进。一组数据为证:上半年,全市20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05.8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663.35亿元,同比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34.46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全省高3.1个百分点。

  在新常态下宿迁这份经济“年中考”成绩单,着实可圈可点。作为江苏“体量”最小的地级市,如何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实现稳中求进,宿迁的答案凝炼为四个字——转型升级!

  存量转型,

  激起企业内生“弹跳力

  宿迁的转型升级之路,从起步时就是抓存量,走一条开放之路、创新之路。

  江苏大红鹰恒顺药业有限公司,由于经营不善,企业从2001年起亏损,濒临破产。但现在企业生产一派红火。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起死回生的关键,在于挂大靠强、合作重组。公司2009年被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控股,2011年实现盈利。随后,公司还收购了美资辉瑞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并将他们的BFS“吹瓶-灌装-封口”三合一无菌药品生产技术移植到企业,今年新建36条BFS生产线,冲刺全球最大BFS生产基地。

  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在企业调研时说,宿迁要想让更多企业像江苏大红鹰恒顺药业有限公司一样实现裂变式发展,就必须把存量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推动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挂大靠强、合作重组、股改上市。

  为此,市委、市政府今年年初实施了以“511”工程为核心的系列举措,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股改上市等手段,实现扩量提质。“5”,是指支持全市开票销售500强企业发展,2017年开票销售突破2000亿元;两个“1”分别是指每年300户以上企业实施投资超1000万元技改项目、三年累计超过1000户,每年新增300户以上规模企业,三年累计新增1000户。宿迁市经信委主任王柏生介绍说,为保障“511”工程顺利实施,全市已经建立起了培育企业(项目)库,通过月度通报、季度督查、县区挂钩、定期会办等制度,确保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宿迁工业企业也自发掀起一股“转型热”,与“产业大亨”合作,与先进技术握手,与资本市场联姻。宿迁翔翔实业,从乌克兰引进回转窑加矿热炉技术,每年可为企业节电1.5亿度,节省电费9000万元;正将自动化设备(江苏)有限公司,加强与全国知名高校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业务量增长了40%,效益增加了30%……

  实践证明,坚定不移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是宿迁面对新常态的正确选择。上半年,全市33户企业完成了兼并重组工商变更登记,300户企业实施技改投资超千万项目300个;22户企业启动股改,其中8户企业完成股改;全市开票销售前500户企业累计实现开票销售518.2亿元,新增开票销售2000万元以上企业77户。

  增量突破,

  隆起产业集聚新高地

  转型升级既优存量又攻增量,两手齐抓、同向发力。

  建市以来,宿迁便把抓工业、抓产业作为第一方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9年保持20%以上增速,连续10年增速保持全省首位。宿迁市发改委主任王敏认为,尽管增速可观,但宿迁产业定位不明晰、产业链条短、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弱的产业集聚现状不容回避。

  去年起,宿迁提出要围绕产业集聚发展、特色发展,致力打造市域“双新一特”产业体系,即加快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功能材料、智能电网四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四大新型产业规模发展,促进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电装备、家居制造四大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在县域层面重点推动每个县(区)构建两个特色产业、一个新兴产业的“2+1”产业体系,并全面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依托产业发展规划,宿迁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过去,提起宿迁酿酒食品企业,只有洋河、双沟,如今随着娃哈哈饮料、汇源果汁、蒙牛乳业、嘉士利饼干、百威啤酒等知名品牌企业相继落户,宿迁拥有了华东唯一的“国家级食品产业园”和全省唯一的“食品特色园区”。

  格力、双鹿上菱、长润、东贝……在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白色家电平地崛起,吸引了13个家电项目落户;在宿迁智能电网产业园,为母体企业江苏精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配套生产零部件的企业就达10多家。

  从“一枝独秀”到“花开满园”,从分散布局到成条、成块、成群,宿迁的“产业树”正日趋繁茂。

  服务保障,

  为企业转型增添新动能

  企业闯市场,政府全力以赴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年初,宿迁创新提出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专业招商“三位一体”的全新招商模式。市直部门的招商引资任务虽然被取消,但帮办服务的传统没有丢。魏国强说,取消招商任务,就是要让各部门有更多精力去抓服务。

  为给企业提供更好的帮办服务,宿迁市级机关开展了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园区,促进深化改革、促进作风转变、促进转型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三促进”活动。市直118家部门单位共确定了359个挂钩企业和294件实事项目。

  7月8日,日本天御株式会社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生产基地天御减振器制造有限公司开业仪式在苏宿工业园区举行,最让公司总经理小林昭雄感动的,就是帮办人员贴心周到、无微不至全过程的悉心服务。

  如今在宿迁,政府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企业已成常态。市政府每周都召开一次企业问题会办会,各县区也经常召开不同形式、不同规格的会办会、调研座谈会。上半年,市、县区两级政府共召开各类会办会6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了涉及融资、环保、两证办理等218个具体问题。

  本报通讯员田庆武宗益

  本报记者徐明泽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