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号”提醒的首先是权利

05.02.2015  12:14

  据媒体4日报道,《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国务院法制办征求意见截止,这份内容丰富的意见稿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明确了纳税人识别号制度的法律地位。今后,税务部门将按照国家标准为企业、公民等纳税人编制唯一且终身不变的确认其身份的数字代码标识。

  自然人有了个人税号,等于有了一生的“经济身份证”。个人税号、社保号、身份证号,如果能够“三码合一”,它所传达的第一层逻辑关系,应该是:作为合法公民,既然向政府纳税,就当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保权益。

  有了个人税号,税收法定原则才更容易赢得公民的共识。每一个个人税号背后,呈现出的信息勾画着一个公民的“税上人生”,它在提醒纳税人依法纳税、传递税负感受的同时,也提醒纳税人关切自己享有的纳税人权益:监督税收征管,关注税收流向。当然,个人税号也是诚信机制的基础:缴纳或领取社保、登记土地或房屋等不动产、买房或租赁房屋、炒股或买保险、银行大笔转账……个人税号不仅可以为税收计征服务,更可以打通公共服务信息壁垒,成为构建务实信用机制的引擎与起点。

  “个人税号时代”越来越近,它应该不是“收钱”的号角,而是厘清权责关系、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然。个人税号串联起的个人经济信息,首先是对个人权利的明确与重申。 邓海建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