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今年麦秸秆还田将超2600万亩

08.06.2015  17:08

  “小麦现在全能收了,就等大型收割机过来!”5日,看着地里金灿灿的麦穗,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河垛村村委会主任张来林有些心急,连续几日阴雨天气本就影响收割进度,好不容易等到天晴,收割机却不好找。“村里的土地大部分流转到大户手里,基本上靠徐州、连云港过来的农机专业户帮着收,但他们眼下在别的地方抢收,我们只能等。

  省农委农情监测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夏粮收获21.8%, 其中小麦收获17.8%,进度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南京、无锡、镇江、常州等地。得益于土地流转后集中连片农田的增多,大规模机械化收割成为今年夏收的主流,这使得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手成了各地争抢的香饽饽。今年全省夏季投入作业的插秧机、大中拖及配套秸秆还田机具将分别达12万台、9.5万台套。

  “预计今年全省65%以上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水稻机插秧作业将由农机服务组织完成。”省农机局局长沈建辉表示,由于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推进,各地都在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推行订单式、保姆式等多种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和效益。“但必须承认,部分地区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还田机械总量不足,长效作业机制尚未建立,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集中收割,保证秸秆还田的顺利进行。张来林说,村里要求进场作业的收割机必须同时进行秸秆还田作业,解决秸秆禁烧难题,“我们连续3年推行秸秆全量还田,不但实现100%秸秆禁烧,而且秸秆转化成肥料,增加土壤里有机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水稻机插秧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难度,而当前从事农机操作的以50岁以上的农机手为主,各地农机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田头,为合作社、农机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所有应用机插秧的农户、插秧机操作手和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全覆盖。

  今年全省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将超过2600万亩,水稻机插秧面积预计达2500万亩以上,机插秧水平将稳定在75%左右。不满足于粮食收割机械化,省内有条件的农机合作社已探索粮食生产从耕种到烘干的全程机械化。

    “前两天连续下大雨,我们合作社的烘干机可发挥大作用!”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村羊尖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濮荣飞说,以往遇到大雨天,农民只能看着粮食烂在田里,就算提前抢收了,也没场地晒粮食。但自从合作社买了烘干设备,一台烘干机24小时可烘干12吨粮食,不光效率高,还节约晒谷场地,烘干后的麦粒水分少,每斤收购价贵了好几分钱。

  “去年机插秧面积4500亩,机收面积5000亩,机耕面积8000亩,机植保面积12000亩,综合服务面积将近3万亩。”老濮流利报出这串数字,“今年的情况肯定比去年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