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秸秆禁烧“零火点” 秸秆还田可获20元/亩补贴

21.11.2014  17:53

近日扬城空气质量良好,古城绿水蓝天分外迷人。孟德龙摄

  通讯员 周翔 耕俊 记者 陈晨

  中国江苏网11月21日讯 “往年这个时候,晚上出门散步常被秸秆焚烧的烟雾熏到,今年呛人的味道不见了。”昨天,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为了严控“最后一把火”,我市秸秆禁烧巡查工作将延长至12月底,截至目前,不管是卫星遥感,还是人为巡查,我市未发现一个火点。

  市民反映

  往年11月份,市民晚上出门散步,时不时能闻见空气当中弥漫着呛人的烟味。据查,这原来是周边地区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随风飘进了市区。

  今年市区市民是否也闻到了同样的烟味呢?昨日,记者走上街头随机进行了询问,很多市民纷纷表示,相比前几年,大家切身感觉到,今年这一令人讨厌的烟味不见了,虽然有时候依然会出现雾霾天,但是没有了这股刺激性的味道,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

  “按照往年惯例,扬州到了冬季,雾霾天会增多,空气质量相应变差,但是今年总体感觉空气还不错,没预计的这么差。”十分关注空气质量的胡先生说,往年一到晚上,他就能感觉到室外弥漫着一股烟雾味,不仅刺鼻,敏感的他眼泪时常被熏出来。“秸秆焚烧对市区百姓影响太大了,还会加重空气污染,真希望村民为我们考虑考虑。

  禁烧情况

  今秋我市秸秆禁烧“零火点

  据了解,按照往年惯例,到11月25日,我市秋收将告一段落,秸秆焚烧现象也不会出现,但是为了严守“最后一把火”,我市今年秋季秸秆禁烧工作展开了“收官之战”,将秸秆禁烧巡查、督查时间延长至12月底。“与夏季相比,秋收时间跨度长,加之今年水稻成熟期普遍推迟5-7天,禁烧工作持续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何继烈介绍。面对今年秋季秸秆禁烧的新形势,新的《督查方案》明确,秸秆禁烧重点督查时段为秋收秋播季节,具体时间为10月14日-12月31日。

  “今年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由我市六个职能部门组成6个巡查小组,24小时不间断行走在田间地头,力度相比去年有所加大。”何继烈说,今年秋季秸秆禁烧巡查,主要是属地管理,所在乡镇派出全部力量在宣传和监督上,一旦发现有人焚烧秸秆,立即上前制止,并及时上报。

  何继烈告诉记者,不管是国家、省级卫星遥感、还是省级、市级巡查组巡查情况来看,我市截至目前未发现一个秸秆焚烧火点。

  奖惩措施

  秸秆还田可获20元/亩补贴

  以往村民图方便,将秸秆一烧了之,而今年为何如此“自觉”?记者从何继烈口中得知,我市今年在秸秆禁烧方面加大了奖惩力度,进一步引导村民从大局考虑,放弃焚烧秸秆。

  记者了解到,中央和省财政对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补贴标准原则上是30%,扬州市政府今年安排了1000万元对农民用机进行补贴,购买机械也给予补贴。各个县市也安排了补贴。农民现在买一台比如85(马力)以上、10万块钱左右的拖拉机,自己只要花5万元左右。“各个乡镇的奖励措施不一样,大多是只要村民放弃焚烧秸秆,每亩田就能获得5-10元的补助。”何继烈说,全市乡镇,只要村民积极将秸秆还田,每亩田将给予20元的补助,相比往年增加了一倍。

  处罚措施有何加强呢?据了解,按照《扬州市秸秆禁烧督查办法》,对禁烧期间被发现有秸秆焚烧火点的地区进行通报并追究责任,对发生“第一把火”或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单位或个人一律从严、从快查处。当地乡镇街道相关负责人将被追责,严重的将被撤职。

  创新利用

  把秸秆压制成生物质燃料

  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还田最为普遍,而也有不少单位企业研创出其他的利用方式,不仅避免了秸秆焚烧,还产生了效益。

  据悉,今年,全市将淘汰300台小锅炉,其中大部分属乡镇小浴室。随着整治力度的推进,不少乡镇浴室开始改用由秸秆压制而成的生物质燃料。这种燃料不仅烟粉尘排放极低,燃烧后产生的草木灰又是很好的钾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江都的宏大果园,记者了解到,为了减少除草剂的使用,从去年开始,这里就开展了秸秆覆盖来去除杂草的实验。据悉,宏大果园主要生产有机食品,为了减少除草剂等药品的使用,果园分别覆盖5厘米、10厘米、20厘米厚的稻草进行实验。“盖了20厘米以后,杂草基本无法长出,腐烂以后又改良土壤,看到效果明显,因此我们准备在这2500亩园区全部把它推广下去。”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新闻延伸

  烧1吨秸秆产生0.7吨污染物

  焚烧一吨秸秆会产生相当于0.7吨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还有光化学污染剂以及我们熟悉的悬浮颗粒的污染物。

  焚烧秸秆既污染了环境,也危害人体健康,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也受到影响。